[实用新型]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6592.7 | 申请日: | 200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8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00 | 分类号: | H05K7/00;F16F1/02;F1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制 深度 弹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于电子装置中,用以支撑以及减缓电路基板震动的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其藉由受到上、下止高板互相抵触保护使弹片不会过度压陷而损坏弹片;藉由止高板包覆遮蔽弹片上、下的间隙,可防止外物或外力勾到弹片而损坏弹片,并且在进料时可以避免散装的弹片互相挂勾而纠结在一起。
背景技术
车用电子装置或携带式电子装置经常会面临震动的考验,为了减缓其中电子元件的震动,一般会以弹片来辅助解决问题。
以个人数字助理装置(PDA)为例,电路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以往会以铜柱支撑并固定电路基板于电路基板下方的固定基板上,为了减缓震动,后来的发展趋势是以数个弹片来替代部分的铜柱。
现有习知技术中有不少M型弹片专利,其特征是弹片侧视是为一个横向的M形,并具有三个弹性弯板。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09838号、M257526号、00568512号专利,其三个弹性弯板的弧度大约一致,在弹片震动时,三个弹性弯板虽然均匀吸收震动的能量,但是也彼此等效的互相牵制,致使震动时会不协调抖动。
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53973号、00508135号专利,该等专利技术的中间弹性弯板较大,虽然能够解决上述不协调震动的问题,但是,此类弹片在压缩后,自始至末皆是仅由三个弹性弯板来承受压力,当压力过大或压陷过度时,弹片的弯角会因材料疲乏而遭受损坏,致使弹片失去原本应有的弹性。
如中国台湾专利第00592432号专利,其具有第二段承受压陷的结构设计,以进一步改善上述问题。该技术中的弹片在压陷时,其延伸的末端会贴触于弹性弯板,藉此以限制过度的压陷。然而,其上、下延伸的末端仅是以弹性贴触弹性弯板来抵御过度的压陷,当再给予更强大的压力时,其末端仍会横向爆开而使弹片毁损,故其保护仍属有限。
此外,现有习知的弹片在设计时,较不会注意到弹性体末端的包覆,因此在生产线上组装时,容易产生由外物或外力勾到弹性体末端而损毁了弹片的情形,或是在电镀等过程进料时,散装的弹片互相挂勾而纠结在一起。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弹片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弹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弹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弹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协调运动并能够吸收震动。进一步的,藉由受到上、下止高板互相抵触的保护,使弹片不会过度的压陷,而可以避免损坏弹片,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止高板在上、下方包覆遮蔽弹片的上、下的间隙,而可以防止外物或外力勾到弹片而损坏到弹片,并且在进料时可避免散装的弹片互相挂勾而纠结在一起,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限制压陷深度的弹片,用以支撑一第一物件以及减缓该第一物件震动,该弹片包含:一基座板,用以固定于底部的第二物件;一顶支撑板,用以支撑该第一物件;一第一弹性弯板,是自该基座板后端边缘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弹性弯板是向内部弯折;一第一弹性臂板,是自该第一弹性弯板上端向前以横向延伸;一第二弹性弯板,是自该顶支撑板后端边缘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二弹性弯板是向内部弯折;一第二弹性臂板,是自该第二弹性弯板下端向前以横向延伸;一第三弹性弯板,是连接于该第一弹性臂板的前端以及该第二弹性臂板的前端,其中该第三弹性弯板是向内部弯折;一第一止高板,是自该基座板的前端向上且向前延伸,该第一止高板的末端进一步朝向该第三弹性弯板弯折以形成一第一弯折件;以及一第二止高板,是自该顶支撑板的前端向下且向前延伸,该第二止高板的末端进一步朝向该第三弹性弯板弯折以形成一第二弯折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