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6577.2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6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阙为刚;郑明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00 | 分类号: | B60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00039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车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结构,特别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的轻便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在用户使用摩托车的同时,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集中在运行可靠和驾驶舒适方面,因此摩托车这二方面的性能十分重要。
目前,传统的链条式摩托车下管(双下管或单下管)摇篮式车架与发动机的连接采用部分柔性连接结构或刚性连接结构,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
(1)当摇篮式车架与发动机的连接采用部分柔性结构时,该结构中发动机与平叉之间为柔性连接,使发动机上的小齿轮向平叉后部的大链轮传输动力时,大链轮与小齿轮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使发动机小齿轮向大链轮传输的有效功明显降低;同时,大链轮与小齿轮之间的相对运动,可能出现链条松动并脱落等现象;
(2)而当摇篮式车架与发动机的连接采用全刚性连接时,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到车架上,使整车振动比较大,降低了驾驶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有效解决现有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中影响动力传输且整车振动大等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发动机与平叉刚性连接,并通过全柔性连接结构与车架柔性连接。
所述发动机与平叉通过穿设在发动机后部的连接孔和平叉前部的连接孔内的发动机悬挂轴刚性连接。
所述全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上部与车架连接的上柔性连接结构,发动机下部与车架连接的下柔性连接结构,以及刚性连接的发动机和平叉与车架连接的后柔性连接结构。
所述上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穿设在发动机上部的连接孔内的发动机悬挂轴和套接在所述发动机悬挂轴两端的橡胶衬套,所述橡胶衬套的外表面与车架刚性固接。
所述下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穿设在发动机下部的连接孔内的发动机悬挂轴和套接在所述发动机悬挂轴两端的橡胶衬套,所述橡胶衬套的外表面与车架刚性固接。
所述后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穿设在发动机后部的连接孔和平叉的连接孔内的发动机悬挂轴和套接在所述发动机悬挂轴两端的橡胶衬套,所述橡胶衬套的外表面与车架刚性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橡胶衬套包括依次套接的橡胶内衬套、橡胶套和橡胶外衬套,所述橡胶内衬套套接在所述发动机悬挂轴上,所述橡胶外衬套与车架刚性固接。
所述发动机悬挂轴上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橡胶衬套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通过巧妙的改变发动机和平叉与车架的连接形式,既解决了传统链条式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部分柔性连接结构带来的影响动力传输、链条松动易脱落等缺陷,又克服了传统链条式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全刚性连接结构带来的振动大的缺陷。由于采用发动机与平叉刚性连接结构,在发动机小齿轮向大链轮传输动力时,大链轮和小齿轮之间不会存在相对运动,因此使发动机小齿轮向大链轮传输的有效功在传递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也不会出现因大链轮与小齿轮存在相对运动而出现链条松动并脱落等现象;由于采用发动机与车架柔性连接结构,有效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架; 11-上车架管; 12-下边管;
13-前撑管; 14-后撑管; 20-发动机;
30-平叉; 40-上柔性连接结构;41-发动机悬挂轴;
42-橡胶衬套; 43-橡胶内衬套; 44-橡胶套;
45-橡胶外衬套; 46-垫圈; 50-下柔性连接结构;
51-发动机悬挂轴; 52-橡胶衬套; 53-橡胶内衬套;
54-橡胶套; 55-橡胶外衬套; 56-垫圈;
60-后柔性连接结构;61-发动机悬挂轴; 62-橡胶衬套;
63-橡胶内衬套; 64-橡胶套; 65-橡胶外衬套;
66-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扇形作业的步进式清淤船
- 下一篇:一种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