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体加工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511.X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超;丁明亮;曾宇丹;周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B23F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5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加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体加工专用夹具,具体涉及到一种方便快速装卸和调换加工面的回转体加工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柔性齿轮倒角机专用弹簧夹具安装在机床的旋转主体上,其回转体加工专用夹具,主要结构包括两端的定位锥面和凹槽,中间为回转体齿轮安装部分,锥面保护套等。在换装工件时先将保护套拿掉,再从锥面处将整个夹具取下换装。这种夹具的缺点是:两端定位锥面过长,再加上保护套的长度,浪费空间;工人的操作距离远,不利于操作;整个夹具质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夹持部分要求精度高,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装卸和调换加工面的回转体加工专用夹具,以降低成本、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加工效率为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回转体加工夹具,包括端头设有键槽和凸台的旋转主体,其特征在于:
旋转主体端头的根部与主体之间有外锥面,外锥面上径向设有一个通孔;旋转主体的另一端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内螺孔;
有传递扭矩的销与旋转主体上的通孔过盈配合;
有与旋转主体间隙配合的工装套筒,工装套筒两端设有与所述外锥面配合的内锥面,并径向设有方便销插入的U形口,其与旋转主体上的销配合传递扭矩;工装套筒的两端部还设有外螺纹和与之配合的螺帽。
设开口垫片与旋转主体的凸台配合,由螺钉与内螺孔将其连接于旋转主体末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夹具设计,排除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的效果:
1、工装套筒的上下对称,保证了它能够快调换加工面,大大方便了装卸回转体和调换加工面。
2、把动力体和工装体分开设计,不但减轻了装卸加工件体的重量,而且拉近操作面的距离,给操作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3、采用销和U形口的设计,力矩由销和U形口传递给工装套筒,减小了锁紧螺钉的预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4、整个夹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转主体的主视图;
图3是工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装效果图。
图中,1.键槽,2.平台,3.通孔,4.旋转主体,5.凹槽,6.开口垫片,7.锁紧螺钉,8(10).螺母,9.工装套筒,11.U形口,12.内锥面,13.销,14.外锥面,15.螺纹,1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回转体加工夹具,包括用于与机床旋转轴连接的旋转主体4,旋转主体4端头设有机床旋转轴配合的键槽1和平台2,旋转主体4的端头根部与主体之间有外锥面14,外锥面14的锥角大约为60度较好;外锥面14部位径向设有一个通孔3,通孔3内设有销13,销13与通孔3过盈配合。旋转主体4的另一端为凸台5,并设有内螺孔8;设一开口垫片6与旋转主体4的凹槽5配合,由螺钉7与内螺孔8将其连接于旋转主体4的末端。
如图3所示,为工装套筒9,其用于与旋转主体4间隙配合,工装套筒9两端分别设有与旋转主体4的外锥面14配合的内锥面12,并径向设有U形口11;工装套筒9的两端还设有外螺纹和与之配合的螺帽8,螺帽8用于锁紧加工工件16;螺纹长度为25mm左右为宜。
参见图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先将回转体工件16(如齿轮)安装到工装套筒9上,两端用螺母10与外螺纹15配合将其夹紧;然后,将工装套筒9套设于旋转主体4上,工装套筒9上的U形口11与销13对应,即将销13穿入U形口11中,通过销13和工装套筒9的U形口传递扭矩,力矩由销13传给工装套筒9;同时,工装套筒9的内锥面12和旋转主体4外锥面14配合起导向和定心作用,保证旋转主体4和工装套筒9的同轴度;最后,将开口垫片6从凹槽5处插入,拧紧锁紧螺钉7,这样就减小了锁紧螺钉的预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装夹时,将工装套筒9和回转体16一起套在旋转轴上,调换加工面时只需松动一下锁紧螺钉7,抽出开口垫片6,取下装有工件的工装套筒9,换另一端插入旋转主体4上,再重复装夹时的操作即可。这样卸载操作只要重复调换加工面的前半部分操作,既减少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学院,未经重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薄壁钢砼结合围堰
- 下一篇:小型发电机组的限位式手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