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4314.8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7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李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7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正置式前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减震器的目的是减缓运动冲击,提高骑乘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通常的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结构如图3所示,它包括底筒1、前叉管2和活塞管3,三者相互间形成腔I11、腔II12和腔III13。减震器阻尼力形成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当前叉管2相对底筒1向上运动时(复原运动),油液由腔I11和腔II12通过流通孔10流向腔III13,其中腔II12中的油液通过活塞管3上的阻尼孔9流向腔I11与腔I11中的油液汇流后共同流向腔III13。根据小孔截流原理,在油液通过阻尼孔9时形成减震器的阻尼力,由此减缓运动冲击。前叉管2相对底筒1向下运动时(压缩运动),液流方向相反,阻尼力产生原理相同。
现有技术的阻尼孔9直接开在活塞管3管壁上并与管壁垂直,只具有油液通过作用而无液流导向作用,腔I11的液流会与腔II12的液流形成相互干扰。具体表现为:高速运动时,腔I11的液流通过活塞管内孔流向腔III13时,高速运动的液流会对活塞管的阻尼孔9及从腔II12通过阻尼孔9流出的液流形成冲击及阻碍作用,同时腔II12流出的油液也会对腔I11流过的油液形成干扰,影响阻尼力的稳定,造成阻尼力大小波动。同时也阻碍了油液流向腔III13,使腔III13得不到油液的及时补充,形成真空。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前叉管2由复原运动突然向压缩运动转变时出现空程现象(无阻尼力或阻尼力很小,越是高速这种状况越明显)。在前叉管2相对底筒1向下运动时(压缩运动),腔III13的油液通过活塞管流向腔I11和腔II12(此时单向流通阀5压缩时打开,油液也通过单向流通阀5由腔III13流向腔II12,但不足以补充腔II12的油液,大量油液也需要通过阻尼孔9流向腔II12形成压缩阻尼力)。由于主要液流方向是从腔III13通过活塞管3内孔流向腔I11,而腔II12的油液只能靠前叉管2相对底筒1向下运动时所形成的负压将油液吸入腔中,由于腔III13内有真空,因此腔II12中必然会出现油液吸入不足而产生真空现象,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前叉管2由压缩运动突然向复原运动转变时出现空程现象(无阻尼力或阻尼力很小,越是高速这种状况越明显),从而影响减震效果,降低骑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液流互不干扰、可避免在复原和压缩初期出现空程现象的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正置式前减震器,包括底筒、前叉管和活塞管,三者相互间形成腔I、腔II和腔III,在活塞管上设有阻尼孔,阻尼孔将腔I和腔II连通,在阻尼孔内设有导流阀,导流阀伸入腔I且开口竖直向下。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活塞管原阻尼孔上设置了一开口向下的导流阀,前叉管复原运动时,腔II的油液通过导流阀的导流转向,与腔I的油液流动方向保持一致而不产生相互干扰和阻碍的现象,使油液顺利的进入腔III,避免了腔III真空的形成而导致复原初期的空程现象,也避免了压缩初期的空程现象,这样更有利于阻尼力的稳定。前叉管压缩运动时,运动的油液会通过导流阀的导向作用和腔II的负压双重作用而流向腔II,这样避免了真空的出现而不会出现复原初期的空程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能大大改善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摩托车骑乘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局部放大图;
图3-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箭头表示前叉管复原运动时的液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霞水母为原料制备高纯度高粘度胶原蛋白的工艺
- 下一篇:废钢轨解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