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盘减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9801.5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0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利文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8 | 分类号: | G11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盘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盘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硬盘与硬盘架之间的固定一般是由4个英制螺钉将硬盘固定在硬盘架上,硬盘与硬盘架以及螺钉与硬盘架和硬盘都是直接连接,这样设备和硬盘架本身的震动就会通过螺钉传给硬盘,当硬盘工作的时候,外部的震动特别容易引起数据的丢失甚至会造成硬盘的损坏。尤其在车载监控设备中,硬盘被普遍的作为存贮介质使用,但常常由于震动问题造成硬盘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技术用于硬盘减震的结构,在硬盘主体1和固定硬盘的硬盘架4之间加橡胶垫3进行减震,螺钉2穿过硬盘架4和橡胶垫3安装于硬盘主体1上。该现有技术由于橡胶垫仅仅依靠橡胶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来起到防震的效果,它的防震效果是很有限的,因此只能满足外部震动较小的情况的工作环境,对车载设备等振幅和频率都较大的工作环境防震效果较差。
另一现有技术是中国专利第CN01130712.9号于2003年3月12日揭露的“计算机硬盘的减振方法及其装置”。它包括硬盘主体、硬盘架、螺钉、胶圈和垫片,胶圈和垫片套装于螺钉上,并与硬盘主体及硬盘架连接在一起。在该现有技术中固定硬盘的螺钉与硬盘仍是直接连接的关系,外界的震动仍然会通过螺钉传到硬盘上;而且在橡胶老化后胶圈会因为受到长期的冲击而破裂,从而失去减震作用。
鉴于现有的硬盘减震装置不能很好的消除硬盘主体与硬盘支架之间的震动,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效果佳的硬盘减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佳的硬盘减震装置。
一种硬盘减震装置,包括硬盘主体、硬盘盒、硬盘架、固定硬盘的支座、螺钉,所述硬盘主体与硬盘盒、硬盘盒与硬盘架、硬盘架与固定硬盘的支座之间通过减震装置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螺钉嵌件、弹性减震体和螺母嵌件,所述螺钉嵌件和螺母嵌件固定于弹性减震体,所述螺母嵌件通过与螺钉配合,将所述减震装置固定于硬盘主体、硬盘盒、硬盘架或固定硬盘的支座。
所述减震装置也可以是包括两螺母嵌件和弹性减震体,所述两螺母嵌件固定于弹性减震体,所述螺母嵌件通过与螺钉配合,将所述减震装置固定于硬盘主体、硬盘盒、硬盘架或固定硬盘的支座。
所述弹性减震体由第一圆柱体分别与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正交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圆柱体与第三圆柱体同轴,所述第一圆柱体中间设有通孔。
所述螺钉嵌件和螺母嵌件是铜制车削件,它们与弹性减震体之间具有粘合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它可彻底取消硬盘与震动源之间的刚性连接,对硬盘在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均能做到较好的防震效果,解决了硬盘在车载和舰载等会受到较大冲击的使用环境下的震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硬盘减震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与硬盘主体及硬盘架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与硬盘主体及硬盘架的装配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硬盘减震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由螺钉嵌件20、弹性减震体30、螺母嵌件40组成。所述螺钉嵌件20可以为铜制车削件,其一端设有螺杆结构21,另一端设有中间小两边大的“工”字形台阶结构22。所述螺母嵌件40内设有内螺纹的螺孔,其外形为中间小两边大的“工”字形台阶结构。所述弹性减震体30可以为橡胶材料制品,也可以是其它弹性材料制品,其由圆柱体33分别与圆柱体31、32正交连接而成。其中所述圆柱体31与圆柱体32同轴,所述圆柱体33中间设有通孔。
在加工时,所述减震体30也可以一体成型,以橡胶制品为例,弹性减震体30可以通过注塑机一次注射成型,且在弹性减震体30注射成型的同时,将螺钉嵌件20和螺母嵌件40预埋于其中,以便减震体30成型后可与螺钉嵌件20和螺母嵌件40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此时为了增强螺钉嵌件20和螺母嵌件40与弹性减震体30的结合作用,防止因受到较大的外力螺钉嵌件20和螺母嵌件40脱出。在螺钉嵌件20和螺母嵌件40上的外壁上还设有专用的粘合剂层(图未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9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网格路由选择协议
- 下一篇:微波辐射野山杏肉废弃物制备高吸水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