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流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9331.2 | 申请日: | 200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4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程航;李波;李定;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镜,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iCMOS工艺的电流镜。
背景技术
将双极型(Bipolar)晶体管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集成在一起的工艺称为BiCMOS工艺,它广泛的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集成电路中,其中的CMOS的阈值电压普遍较高(0.7~1V)。然而,随着标准CMOS工艺的不断进步,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标准CMOS芯片的供电电压也随之不断减小。出于成本和降低复杂度的考虑,在同一系统中的模拟芯片的供电电压也随之降低。模拟集成电路,特别是阈值电压相对较高的BiCMOS集成电路,被迫面临降低电压设计的挑战。
现有的CMOS工艺中的共源共栅电流镜的输入电压至少要达到2VGS-VTH(VGS为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简称栅源电压,VTH为MOS管的阈值电压),通常为保证电路能正常工作需要留有一定的冗余,这个电压会更高。通常在5V的工作电压下没有问题,可以很好的工作,但是当输入电压将抵至3V甚至更低时,就不能够应用共源共栅电流镜。
现有的BiCMOS工艺中的一种电流镜如图1所示,其中电流输入管和电流输出管为NMOS管1M1和1M2。当MOS管工作在饱和区,即VDS≥VGS-VTH时,其漏极电流为:
其中K′为工艺参数,同一工艺中的K′为定值;为MOS管的宽长比,为工艺参数;λ为沟道长度调制参数,同一工艺中的λ为定值;VDS为MOS管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简称漏源电压。
当电流镜的输入管1M1和输出管1M2工作在饱和区时,由于第一双极型晶体管1Q1的基极电流非常小,可忽略,所以可认为输入MOS管1M1的漏极电流i11D即电流镜的电流输入端11的输入电流,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9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