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072.4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3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胜;张西群;陈素英;王绍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A01C5/06;A01D82/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2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切式 小麦 少耕 施肥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属农业播种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传统的耕作制度是秋季玉米秸秆还田耕整地后播种小麦。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兴的玉米秸秆覆盖技术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该技术可保蓄田间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水分消耗速度,减少棵间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就像一条拦水坝,将自然降水全部贮蓄在种植行内,这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还能挡风积雪,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现有的小麦带状少耕播种机,一般经过两道工序,首先将玉米秸秆粉碎,然后再进行少耕施肥播种,采用活动甩刀或锤片式粉碎秸秆,使用效果尚好,但动力消耗大,震动剧烈,且粉碎刀不能入土作业;旋耕刀具有较强的破茬入土能力,但对地表秸秆的破碎效果不理想,容易堵塞机具。因此采用粉碎刀或旋耕刀装置使拖拉机一次进地作业完成小麦少(免)耕播种的种植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既能粉碎地表直立长秸秆,又能同时破茬,动力消耗低,小麦平播的施肥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田间玉米粉碎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基本结构包括与拖拉机挂接的机架、机架上设置的种箱、肥箱,机架下部设置的排种管,机架后挂接覆土轮和镇压辊构成,其特征在于:播种机排种管前方设置滚切刀。
所述的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所述的滚切刀为多个T形锄铲式刀头、刀杆径向均布在滚切刀轴上构成。
所述的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所述的滚切刀在滚切轴轴向间隔分布,中间设置免耕带。
所述的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所述的滚切刀前方设置有秸秆压辊。
所述的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所述的肥箱内设置施肥板延伸至滚切刀与秸秆压辊之间。
所述的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所述的播种机还包括拖拉机前方设置的玉米秸秆分禾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
1、与20马力小型拖拉机配套,拖拉机一次进地完成田间播种带玉米秸秆粉碎、破茬、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属少耕播种。
2、种肥箱分开设置,可一次作业足量施用作物生长期所需全部缓释肥料。肥料在耕作前经施肥板直接洒施在压秸辊与滚切刀之间的地表上,经滚切刀施耕地面与土壤混合,绝不烧苗。
3、采用“T”形锄铲式滚切刀粉碎播种带上的秸秆,既能粉碎地表直立的长秸秆,又能同时破茬,破茬深度5-6cm,满足小麦播种的种床深度。
4、采用压持切碎方式作业,其秸秆粉碎效果优于现行的活动甩刀或锤片式秸秆粉碎机。滚切刀前方设置的秸秆压辊既起限深的作用,又能压住秸秆,其后的滚切刀旋转再将地表的秸秆和地下的根茬一齐切碎,并与土壤混合。
5、采用间隔设置滚切刀播种带少耕作业,未耕地占作业幅宽的41.4%,可节省拖拉机动力,能实现与20马力小拖配套的少耕播种作业。
6、可实现小麦平播,开沟器在秸秆粉碎并耕作的地方通过,通过性好,有效地结决了机具的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滚切式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滚切刀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滚切刀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播种机滚切旋耕带俯视图
图中:1、秸秆压辊 2、机架 3、变速箱 4、滚切刀轴4-1、刀头 4-2、刀杆 5、肥箱 6、施肥板 7、种箱8、开沟器 9、排种管 10、覆土轮 11、镇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播种机滚切旋耕播种的作业过程如图1、2、3所示:播种机由机架2、机架上设置种箱7、肥箱5和施肥板6、机架下部设置秸秆压辊1、滚切刀、排种管8,机架后挂接覆土轮10和镇压辊14。本实用新型主要创新点是将滚切刀设计为多个T形锄铲式刀头4-1、刀杆4-2径向均布在滚切刀轴4上构成。滚切刀头在滚切轴轴向间隔分布,中间设置免耕带。
为保证秸秆的切碎效果,在作业时可在拖拉机前部安装扶禾器,使玉米秸秆压倒梳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腰防沙防穿刺胶底布面胶鞋
- 下一篇:大电流船型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