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061.2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8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英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6;B29C45/40;B29L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1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针孔 药丸 塑料包装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的构成中包括型腔板、中板、载芯板、导柱、脱模顶杆和托板等。中板与载芯板间设有预脱模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和限位调节螺钉。其不足之处是它的型腔板上与型腔相连的料道为旁进料料道,旁进料料道的横截面较大,这样的料道在注塑成型并脱模后,仍然与产品连在一起,需靠人工剪切,使之与产品分离,当塑料包装球的盖与底共模时,剪切时还应该注意分类,既费工费力费时、生产效率低,又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故这样的模具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它包括型腔板、中板、载芯板、压芯板、托板和底板,中板与载芯板间设有预脱模限位可调螺钉;所说型腔板的型腔的进料料道为针孔料道,中板与载芯板间设有预脱模拉杆。
上述的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所说预脱模拉杆两端各固定一挡块,预脱模拉杆的杆体与型腔板和中板的拉杆孔间为间隙配合,载芯板、压芯板、托板及底板上均设有供拉杆杆体及右端挡块沿轴向位移的通道。
上述的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所说载芯板上所安装的底芯的芯体为圆锥体,芯体顶端是与型腔相配的半圆球体,中板上所设与底芯的芯体相配合的底芯孔为圆锥孔。
上述的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所说型腔板与中板间设有定位圆锥销,圆锥销大端与中板固定,型腔板上设有与圆锥销相配合的圆锥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是在原注塑模具基础上的改进,将原型腔的旁进料料道改为针孔料道。使用本模具注塑成型后,在开模脱模时,料道便与产品自行断开分离,这样可免去靠人工剪除料道的工序,故使用本模具可省工、省力,工效高,产品质量好。改进后的本模具可仍旧与原配套设备进行配套使用。本注塑模具是原生产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较理想的替代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剖示图)。
图2是图1的A-A剖示图;
图3是图1所示模具的型腔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局部剖示图。
图中标号为:1、圆锥销2、圆锥孔3、底芯4、型腔5、底芯孔6、型腔板7、中板8、导柱9、载芯板10、压芯板11、托板12、底板13、拉杆孔14、预脱模拉杆15、挡块16、通道17、预脱模限位可调螺钉18、导柱孔19、针孔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针孔料道的中药丸塑料包装球注塑模具的构成中包括型腔板6、中板7、载芯板9、压芯板10、托板11和底板12,中板7与载芯板9间设有预脱模限位可调螺钉17,将中板7与载芯板9间的原预脱模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去掉不用,用预脱模拉杆14替代。这是因为料道19的横截面较小,注塑时需提高注塑压力,这样也就加大了锁模力,在开模时,仅靠预脱模弹簧的弹力无法实现预脱模,即不能使中板7和载芯板9分离并处于如图1、图2所示的相对位置。
预脱模拉杆14可制成图示结构,两端各设一挡块15,并用螺钉固定在预脱模拉杆14的两端。预脱模拉杆14与型腔板6及中板7上的拉杆孔13间为间隙配合,载芯板9、压芯板10、托板11和底板12上均设有供预脱模拉杆14及挡块15沿轴向位移的通道16,这样,在开模时,预脱模拉杆14在型腔板6的带动下向左移动,当拉杆14的右端挡块15与中板7的右端面接触后,便带动中板7一同向左移动,使中板7处于如图1、图2所示位置,即完成预脱模工序。之后,托板11左移并压动顶杆,使顶杆将注塑成型的产品从模具上顶落下来,即完成脱模工序。
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轻底芯与底芯孔间的磨擦力,本模具的底芯3的芯体为圆锥体,芯体顶端是与型腔4相配的半圆球体,将与底芯体相配合的底芯孔改为圆锥孔,这样即可明显降低底芯3的芯体与底芯孔5间的摩擦力,减轻它们的磨损程度,可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英,未经王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