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一盖双层水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480.6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2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骏;王鹏程;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缸一盖 双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单缸一盖双层水套,应用在CA6DN1发动机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缸发动机中,气缸盖普遍采用单层整体式水套的设计布局。从气缸盖的性能方面来看,气缸盖单层水套的冷却水流分布很难达到理想的布局,对气缸盖的冷却效果有限。另外,在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单层水套气缸盖受力变形、热负荷、低周疲劳等情况也不理想,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缸一盖双层水套,在单缸一盖式发动机中,缸盖设计成双层水套,单缸一盖与分层水套的结合,使气缸盖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得以改善,气缸盖在低周及高周疲劳问题上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单缸一盖双层水套,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每个气缸上安装有独立的气缸盖,气缸盖水套分隔成上下两层,下层水套上设有入水口,上层水套上设有出水口,水套上下层之间设有通孔,进出水口连接到气缸体的不同水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分层水套设计将气缸盖冷却水流分成双层控制,气道鼻梁区附近这一冷却要求极高的区域在设计上被分隔在双层水套的下层,可使此处水流达到合理的设计要求,从而使气缸盖达到了最优的冷却效果。
由于在双层水套之间设有隔板,这极大的增加了缸盖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水套水流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单缸一盖双层水套,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每个气缸上安装有独立的气缸盖1,气缸盖1套分隔成上下两层,下层水套2上设有入水口3,上层水套4上设有出水口5,水套上下层之间设有通孔6,进出水口连接到气缸体的不同水道上。
在直列多缸发动机气缸盖采用双层水套,可以提高零件的刚度、强度等机械性能。缸盖双层水套的水流控制,更有利于气缸盖水流分布。
如图2所示,水流首先通过气缸盖底下层水套,积极冷却气道鼻梁区等重要部位,然后经水套上下层之间的通孔流入上层水套,最后由出水口回到气缸体,冷却其它部件。冷却水首先进入气缸盖,对其进行冷却,然后再回到气缸体,冷却其它部件,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使高热负荷的气缸盖得到充分冷却,使得水流分布更加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