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清漂船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3497.3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1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念;张敏;林彦群;何建平;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F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6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清漂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工程船,具体涉及一种集推、捞、储、运作业于一体的多功能清漂船。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型水电站中存在着漂浮物阻塞电厂拦污栅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国外,具有先进造船技术的国家如芬兰、日本等国生产的清漂船,其功能单一,且多为传送带收集漂浮物的单一方式。国内,小型清漂船只设有翻斗式收集装置或履带传送带装置,清理能力有限。在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大型库区或,由于水位落差大、水面宽广等原因,漂浮物种类多、成分复杂、量大且难以收集,国内外清漂船的清漂能力、单一清漂方式均不能满足大型库区环境下的清漂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清漂船,它集推、捞、储、运于一体,能综合处理大型库区或河道环境中的漂浮物。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船体6,所述船体上装有收集传送带7,其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有抓斗1、装载传送带3、垃圾储运机构4、推漂机构8,所述推漂机构设置在船首,且位于收集传送带正前方,装载传送带设置在垃圾储运机构与收集传送带之间。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有水枪2。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有调载水舱5,所述调载水舱设置在船体首部和尾部的左右两舷。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收集传送带为滑动式结构,包括上带7-1和下带7-2,所述上带位置固定,下带可沿上带上表面相对滑动。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收集传送带为转动式结构,包括上带7-3和下带7-4,所述上带位置固定,下带靠船首的一端可绕下带的另一端相对转动。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收集传送带在船体上呈纵向布置,且收集传送带与装载传送带垂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集中了推、捞、储、运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有效处理大型库区这种复杂环境下的多种漂浮物;2)能连续收集各种漂浮物,收集速度快;3)一体化作业清理漂浮物便捷、处理量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收集传送带7采用滑动式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收集传送带7采用滑动式结构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收集传送带7采用转动式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收集传送带7采用转动式结构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有抓斗1、垃圾储运机构4和收集传送带7,抓斗悬臂可旋转位移,船的首部设有推漂机构8且推漂机构位于收集传送带正前方,在垃圾储运机构与收集传送带之间设有装载传送带3,所述收集传送带7在船体上呈纵向布置,且收集传送带7与装载传送带3垂直布置,船体6首部和尾部装有水枪2,且船体首尾的左右两舷分别装有调载水舱5。清理库区或河道的漂浮物时,船体首部的推漂机构把水中的各种漂浮物推导集中或推至指定水域临时存放,收集传送带将其收集上船,装载传送带将输送上船的漂浮物垃圾装入垃圾储运机构;垃圾储运机构用于储存和转运漂浮物,返航至码头后把漂浮物转运上岸;遇到大型漂浮物时,使用抓斗将其抓到船上;当库区大坝或河道拦污栅堵塞或水面漂浮物板结时,使用水枪将其冲散,以利于收集;调载水舱用于推漂或装卸漂浮物时船舶浮态的调整。上述收集传送带可采用滑动式或转动式结构。滑动式收集传送带包括上带7-1和下带7-2,上带位置固定,下带可沿上带上表面相对滑动;转动式收集传送带包括上带7-3和下带7-4,上带位置固定,下带靠船首的一端可绕下带的另一端相对转动。这两种结构的收集传送带,其下带不工作时收起放置在水面以上,工作时伸入水中以将水面漂浮物传送至上带,上带再把漂浮物传送至装载传送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3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