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学需氧量检测水样预处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7205.5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韩仁琪;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需氧量 检测 水样 预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化学需氧量(COD)在线分析仪相配合使用的水样预处理器。
背景技术
化学需氧量(COD)检测水样预处理器用于为COD在线分析仪提供符合要求的分析水样。由于COD在线分析仪通常都应用在污水处理过程及排放水的水质分析场合,且分析仪内部的管路通径只有1.2mm很容易被水中的悬浮物堵塞而影响分析仪的正常工作。所以要为分析仪配置既有水样过滤又有在线取样功能的的水样预处理装置以保证分析仪的长期准确、稳定运行。
就水质COD检测仪表的水样预处理技术而言,当前的技术手段是采用Y型金属网状过滤器与Y型取样器的组合,并配以LOGO可编程控制器及排放阀等。由于金属网过滤器的耐腐蚀性缺陷使其使用寿命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在具有腐蚀性的水样中要经常更换滤网,更重要的是现有的COD水样预处理系统过于繁杂,一些功能并不具有实用性从而增加了系统的配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水样预处理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学需氧量检测水样预处理器,包括一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上设有进水口、取样口、溢流口和排污口,还包括一膜片式过滤器,所述膜片式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取样模块的进水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水样预处理器的配置,降低了系统成本和故障率,由于采用了膜片式过滤器,提高了耐腐蚀能力,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取样模块内还设有一个取样腔,所述取样口、溢流口和排污口都与取样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通过一个进水稳流流道与取样腔相连通,且取样腔的口径大于进水稳流流道的口径。在取样腔中,水样的流速变慢,便于水样中残余的重质悬浮颗粒得到沉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稳流流道上设有两处转折部。进水稳流流道相对于取样腔有着较小的尺寸,两处转折部使取样模块的进水流速在进入取样腔时有一个迅速的减小从而起到降速稳流、去除水流中气泡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取样模块由透明材料制成。透明可视的结构便于对取样状况和取样模块受污染情况进行直接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污、清洗等措施。
优选地,还包括一块安装底板,所述取样模块和膜片式过滤器都安装在安装底板上。
水样经过本实用新型预处理后,能大幅提高COD分析仪的维护和部件更换周期,有效降低仪器的故障率,从而大大降低了COD分析仪的日常运行费用和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化学需氧量检测水样预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取样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COD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4是一种取样泵的控制电路。
1、取样模块 2、电气盒 3、膜片式过滤器 4、安装底板
11、取样口 12、溢流口 13、排污口 14、进水口
15、取样腔 16、进水稳流流道 17、转折部 101、取样泵
102、COD分析仪 103、水池 104、预处理器 105、COD继电器
106、接触器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COD检测水样预处理器包括一流通式取样模块1和一膜片式过滤器3,它们都安装在一块PL材质的安装底板4上,电气盒2也安装在安装底板4上。取样模块1上设有进水口14、取样口11、溢流口12、排污口13和一个管状的取样腔15,其中取样口11、溢流口12和排污口13都与取样腔15相连通,取样口11位于取样腔15的上方,膜片式过滤器3的出水端与取样模块的进水口14相连接。进水口14通过一个进水稳流流道16与取样腔15相连通,取样腔15的管径明显大于进水稳流流道的直径。在取样腔15中,水样的流速变慢,便于水样中残余的重质悬浮颗粒得到沉淀。进水稳流流道16上设有两处转折部17,进水稳流流道16相对于取样腔15有着较小的尺寸,两处转折部17使取样模块的进水流速在进入取样腔15时迅速地减小从而起到降速稳流、去除水流中气泡的作用。整个取样模块1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外形美观,透明可视的结构便于对取样状况和取样模块受污染情况进行直接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污、清洗等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消化蜂花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魔芋颗粒浆液混合物预前制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