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吸附水域油污的树脂膨胀石墨复合吸油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6211.9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2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3/32 | 分类号: | C09K3/32;C02F1/40;E02B15/00;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吸附 水域 油污 树脂 膨胀 石墨 复合 油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吸附水域油污的树脂膨胀石墨复合吸油毡。
背景技术
石油是现代社会极其重要的能源。然而,在石油的加工、运输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石油泄漏、废弃于江河与海洋水域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清除水域油污染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国际上石油污染的治理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按污染情况,采用乳化分散、集油或凝油方法治理。对厚度小于1毫米的油膜,采用化学消油剂清理水体油污染是有效的。然而化学清理方法消耗大量的药品,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物理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治理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围油栏、清污船与附属回收装置及吸油材料。通常采用围油栏控制油污范围后,用吸油树脂毡吸收油污。但是现有的吸油树脂毡吸油效率仍有待提高,而且吸附油污后的树脂毡的处理较为困难,易于产生二次污染
膨胀石墨对水中油及油性化学物质具有极好的吸附能力,将其用于油污染的处理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可应用在溢油的处理和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作为新型吸油材料,膨胀石墨在处理水面浮油和水中微量油时比吸油树脂和活性炭具有更优良的性能。但膨胀石墨为颗粒状,用于水域清污时,由于水流的动荡起伏、流动,吸附油污后的膨胀石墨回收有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附水域油污的树脂膨胀石墨复合吸油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吸附水域油污的树脂膨胀石墨复合吸油毡,由透液层1和位于透液层1内的膨胀石墨层2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液层1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苯乙烯或醋酸乙烯-氯乙烯熔喷非织造布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膨胀石墨为天然鳞片石墨经化学插层处理制得的可膨胀石墨或可膨胀石墨经高温受热制得的膨胀石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油毡表层的透液层1通过缝纫分割方式或热熔合方式将吸油毡分成若干条形吸油单元。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油单元的宽度为300-400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生水域油污染事件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水域油污表面,本装置即可吸附油污,采用简单工具将饱和吸附油污的吸油毡从水中取出,油污即从水中分离。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吸油树脂织物与膨胀石墨的特点,使用方便,较单一吸油树脂毡具有更强大的吸油率、更好的重新回收使用率、更好的环保效应及更低的处理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透液层,2为膨胀石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实施例1:以聚丙烯无纺布作为透液层1,经剪裁、缝纫制得1000×2000mm的透液层1;在透液层1中充填膨胀石墨层2;将透液层1经缝纫工艺作分隔、封闭处理后即得到复合型吸油毡。
实施例2:以聚酯纤维织物作为透液层1,透液层1间铺设可膨胀石墨颗粒作为膨胀石墨层2,聚酯纤维织物经热熔法粘结形成透液层1,经微波加热,可膨胀石墨膨胀即得到复合型吸油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6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窄冠带部件缠贴机
- 下一篇:除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