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6086.1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2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罗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璧华 |
地址: | 2002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非入光侧不含凸出部的导光板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以实现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背光模组技术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组成组成。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侧。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传输方向,使光线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射出。现有技术的导光板在整个模组中的定位是通过其非入光面的侧边长出凸出部的方式定位。图1是现有技术的导光板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导光板1的非入光面的两个侧边有凸出的耳部2,导光板1的定位主要通过耳部2来实现。导光板2通过耳部2配合背板折弯的挡墙或者胶框(图中未示出)有效的定位在背光模组中。具有耳部2的导光板1结构使得导光板的非入光侧变得不平整,也使得侧面反射片需要分好几段贴附。增加了背光模组的组装难度和组装的工时。
而且,此种导光板只能在其入光侧应用直型冷阴极灯管。而冷阴极灯管作为背光模组关键部件之一,随着其制程的发展,不同外形特点也越来越多。主要种类就有直管,U型管,L型灯管,∏型灯管等。背光模组的现有结构中,由于导光板1定位采用耳部2,以背板挡墙定位或是胶框外形定位,难以满足L型灯管,∏型灯管灯应用于该背光模组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以减少模组的组装步骤,实现模组组装简单化运作,并且可以使得L型灯管,∏型灯管灯很好的应用于背光模组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金属背板,所述导光板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凹角,在所述金属背板上固定有四个螺柱,所述四个螺柱分别对应导光板的四个角上的凹角,并将所述导光板限制在金属背板上。
所述螺柱的外圈设置有橡胶衬套。
所述导光板的四个角上的凹角为夹角形状,或者为圆弧形状,或者为不封闭的多边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外形结构简单,非入光侧的反射片贴附只需每边一次贴附即可,缩短了模组组装工时。另外,由于导光板在其非入光侧不再含有传统结构的耳部结构,使得L型灯管,∏型灯管可以很有效的应用于该背光模组中。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组装时简单容易,缩短了背光模组组装工时,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现有技术的导光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背板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背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6是L型灯管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示意图,相比现有技术的导光板,去掉了现有技术的耳部,使导光板的外形呈四边形形状,而在四边形导光板21的四个角上裁切成凹角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背板示意图,将导光板21应用于背光模组中,需考虑到它的定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较实用的定位方法,在金属背板23上固定有四个螺柱24,通过螺柱24来定位导光板21,即,四个螺柱分别对应导光板21的四个角上的凹角22来实现定位。
图4是图3中的背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螺柱24的外圈有橡胶衬套25,可以起到保护螺柱24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防止导光板21和螺柱24的直接刚性接触,增加缓冲的作用。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21和金属背板23,塑胶框、以及一些相关光学元件,如光学膜片和冷阴极灯管组。导光板21的四个角上的凹角22分别与金属背板23上的四个螺柱24对应。导光板21在其四角处进行配合让位的裁切成凹角22,外形配合螺柱24将导光板21限制在金属背板23上。
导光板四角处裁切的凹角22的外形随着具体设计需求,凹角22可以夹角形状,夹角可以为0°~180°之间的任一角度,或者是圆弧形状,又或者不封闭的多边形状等等,主要是为了配合螺柱将导光板进行定位的作用。螺柱24的外形规格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只要能起到给导光板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可以在非入光面的侧边设置灯管26,如图6所示,图6为L型灯管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中的实施方式采用了双L型灯管。采用为∏型灯管的方法和L型灯管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6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废弃物焚烧烟气净化系统及净化工艺
- 下一篇:卵形池施工自承力组合模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