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遮阳伞伞杆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5145.3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毓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毓秀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E04H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遮阳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遮阳伞伞杆结构,特别涉及汽车遮阳伞伞杆插入负压吸盘上伞杆插管的一种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停泊在露天的汽车被强烈阳光的照射而使车厢内温度急剧上升,使乘、驾人员无法进入,或者必须大量消耗汽油开启空调,使车厢降温这样的现象延续,人们纷纷设计开发出了各式汽车遮阳伞。在公开的众多汽车遮阳伞结构中有一款,中国专利号200520042874.X《轿车遮阳伞》,特别受到大众的欢迎,它是由两把伞组成的一把大伞,两把伞的伞面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像一倒扣的船形,具有很大的遮阳面积,而且两把伞的伞杆固定在两只负压吸盘的吸盘壳上,两只负压吸盘又分别以高负压牢固地吸附在汽车前后的车窗玻璃上,一把硕大的遮阳伞稳稳地支撑在汽车车厢顶部,取得了理想的遮阳效果,深受汽车拥有者的欢迎,该遮阳伞结构在汽车遮阳领域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但是,该汽车遮阳伞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考验还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之处。
由于该汽车遮阳伞是由两把普通结构的伞组成的一把大伞,前后两把伞的伞杆插入负压吸盘壳体的伞杆插孔中,为了防止伞杆脱落,伞面倒下,目前的方法是由胶水将伞杆粘牢在吸盘伞杆插孔中的,伞杆在插孔中不能拔出,不能转动,两件负压吸盘再分别强力吸在汽车前后车窗玻璃上,使整张大伞面可以稳固支撑在车顶上。
但是如上结构给使用中带来了困难,在将吸盘吸在车窗玻璃上时必须十分注意吸盘的方向,即角度,如果稍不留意吸盘吸的角度不完全对中,吸盘上方的伞杆便会有细微角度的旋转,使得固定在两把伞伞骨之间的长幅伞面左右两侧受到不同的拉拽力,导致一侧紧一侧松,影响伞面的服帖平整,严重时会倾倒,必须重复,甚至多次重复移动抽吸才能到位。
而且,以上的缺陷导致在轿车遮阳伞制作过程中也带来麻烦和困难。由于轿车遮阳伞是由两把普通伞连结成的大伞,呈倒扣船形大伞面的两端是两把伞,两把伞的伞杆分别吸在轿车前后车窗玻璃上的,玻璃有斜面,前后两件吸盘上插入伞杆的插座管并非垂直于吸盘的,而是与吸盘成一角度,即倾向于长幅伞面的一侧。制作过程,将长伞面均匀对称地固定在两把伞的伞骨上时,必须保证长伞面的长度方向与吸盘上伞杆插座管倾斜方向一致,如此结构才能使得在使用中,便于吸盘吸附时位置和角度的正确,平衡支撑。
现有技术的伞杆固定方式带来了如此麻烦的制作和使用中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时不必特意服从伞杆插入和固定在插座管内的角度,使用时不必特意注意伞杆和吸盘的其度,均能自然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遮阳伞伞杆结构,包括圆管形伞杆和固定在吸盘壳体上的伞杆插管,其特征在于:伞杆插入伞杆插管内,伞杆的下端部与伞杆插管间设置轴向定位机构。
中国专利号200520042874.X《轿车遮阳伞》是由两把伞组成的一把大伞,在吸附在车窗玻璃上后,伞面会承受较大的外力干扰,会产生伞杆轴向的受力,如果没有轴向固定,将会被拔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种遮阳伞伞杆结构必须附有轴向定位机构,使得伞杆不致被拉出,可以稳固地吸附在车窗玻璃上,大伞面可以支撑在整个车顶上。
由于本技术方案在伞杆插入伞杆插管内后,并不采用现有技术的胶水粘合固定在一起,因此,伞杆在伞杆插管内仅控制轴向位置移动,但并不限止伞杆的轴向转动,而且需允许伞杆自由转动,自动适应轴向角度的要求。该技术特征使得无论在伞面装配在伞骨上时,或者吸盘吸附地车窗玻璃上时,均不必操心其方向性了,因为,如果方向不合适时,只要让伞杆在伞杆插管内旋转,直至转到合适的角度和位置停下即可。
进一步的是,所述伞杆下端部与伞杆插管间的轴向定位机构,由防向下移动构件和防向上拔出构件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向下移动构件是伞杆插管的下端有一直径小于伞杆插管内径的止位台阶,所述台阶挡住伞杆往下部继续移动,实现了防向下移动的轴向定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向下移动构件是伞杆在伞杆与伞杆插管口接触的位置设置一圈凸缘。当伞杆的一圈凸缘顶住伞杆插管的口部时,限止了伞杆继续下移,也实现了防向下移动的轴向定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向上拔出构件为,在伞杆的下端部以螺纹方式旋入一直径大于插管内径的圆柱形限位块,使得限位块限止了伞杆的向外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毓秀,未经周毓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