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大平面复合材料模板的成型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1272.6 | 申请日: | 2007-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7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华 |
| 主分类号: | B29C33/42 | 分类号: | B29C33/42;B29C45/26;B29L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 地址: | 20094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平面 复合材料 模板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制备大平面复合材料模板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板在土建的结构施工中及其它需要成型的领域是重要的施工工具。在结构施工中,模板工程一般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20-30%,占劳动量的30-40%,占工期的40%左右。因此,模板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工程施工费用、节省劳动力和加快工程进度,对提高建筑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工程施工中,水平模板主要采用木模板、竹胶板或木胶合板。垂直模板种类较多,在施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大钢模板为主,部分采用木模板和小钢模,其它建筑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以小钢模为主。木模板在工程施工中应用范围最广,既可作为水平模板使用,也可作为垂直模板使用。但由于受到木材资源的限制,木胶合板的产量不高,市场上以竹胶板及钢模板居多。但竹胶板使用周转次数较少,一般为5-8次。竹胶板具有价格低廉、质轻的优势,但竹胶板浇注出的墙面质量不高,不能满足高水准的施工要求。钢模板周转次数多,一般大于100次,但由于其价格高、比重大,不利于施工,且钢模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大,不利于脱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应运而生,复合材料模板具有重量轻、易于脱模、重复使用率高的优点。现有技术的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0420089307.5公开的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上面层、下面层及夹在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的芯层。其中的上面层与下面层均为玻璃钢层,芯层采用蜂窝状板或泡沫芯板。玻璃钢层由纤维增强材料、填料与树脂层叠复合而成。
上述复合材料模板采用平板结构,可以裁剪拼装;纤维增强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其使用周转次数可以达到50次,有较强耐磨蚀能力;由模具或压机或模具与压机的组合来控制该复合材料模板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其施工质量高于竹模板的质量,模板密度远低于钢模板。复合材料模板表面对混凝土的附着力小,便于脱模,有利于浇筑出光滑的墙面。
但是上述复合材料模板存在成本高,制造时间长等缺点。另外,如果模板的长度较长,表面较大,则由于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收缩率,如果将注塑模具阴、阳模工作面板分型面设计成平面的话,成型产品在冷却后,会收缩变形而使模板的表面发生弯曲,使模板的平直度质量没有保证,严重时造成模板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大平面复合材料模板的成型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备大平面复合材料模板的成型模具,包括阳模和阴模,所述阳模与阴模的工作面板分型面为相互配合的凹、凸球面。
所述凹、凸球面的曲率半径为工作面板长度尺寸的1-3%。
在本实用新型考虑到材料的收缩率,将阴、阳模工作面板分型面设计成相互配合的凹、凸球面形状,这样在注塑成型时,工作面板是向上弯曲的,当冷却后,工作面板因自然的收缩而向下弯曲时,就会自然回复到平整状态,达到模板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成型模具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成型模具的结构基本上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相同,如包括上、下模板、模脚、导柱、导套、卸料机构和侧抽芯机构等,按照目前的热熔性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的成型模具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的区别之处在于,阳模3与阴模4的工作面板分型面31、41为相互配合的凹、凸球面。这主要是因为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具有一定的收缩率,如果将注塑模具阴、阳模工作面板分型面设计成平面的话,那么冷却后,工作面板将发生向下弯曲现象,使工作面板的工作面不平整,造成模板报废。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阴、阳模工作面板分型面设计成相互配合的凹、凸球面形状,这样在注塑成型时,工作面板是向上弯曲的,当冷却后,工作面板因自然的收缩而向下弯曲时,就会自然回复到平整状态,达到模板的设计要求。
凹、凸球面的曲率半径一般取工作面板长度尺寸的1-3%。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曲率半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只需要通过注塑成型的模拟软件进行计算,然后通过试模修整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华,未经王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 下一篇:提高图像的可见度的设备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