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射环流膜生物反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420.9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4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徐高田;秦哲;赵军;赵朋卫;王辉;官春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流 生物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环境污染治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对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的水射环流膜生物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对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处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以生物化学的方法为主,物理、化学方法为辅的方法来处理成分复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采用空气扩散装置来进行曝气,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污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以达到污废水治理的目的。但这种工艺存在一些缺点,因为它采用鼓风曝气,使氧转移率比较低,仅为10%左右,这样能耗就比较大,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的处理不利。同时二沉池需要的沉淀时间较长,这样其体积就相应较大,占地面积就比较大;另外,当前面生化池操作运行管理不当时会出现一些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一些现象,此时二沉池就很难保证出水质量。
膜分离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水处理技术当中,它与污水处理中传统的生物处理相结合,就形成了膜生物处理技术。用膜分离来代替传统的二沉池沉淀克服了原有工艺的诸多缺点,它使整个系统的占地面积大大缩小,同时其良好的固液分离能力使处理出水得到了更可靠的保证,另外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活性污泥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使系统抗冲击负荷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得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强。
但目前的膜生物反应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膜污染的问题,随着污染物在膜表面不断的堆积,会使膜通量不断下降,直至不能使用。另外,膜分离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还是无法克服其氧转移率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膜生物反应装置氧转移率低和膜污染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射环流膜生物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氧转移率高,生物量大,活性强,占地面积小,有效控制膜污染,适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射环流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一个反应器及其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真空压力表、流量计和出水泵,进水管上设有流量计和进水泵,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的外筒上部设循环水槽,在外筒内部设向下开口的内筒,导流筒内设膜组件,膜组件与出水管相连,进水管经过外筒伸入内筒进水,循环水槽下部设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上设流量计、循环水泵和水射器,循环水管经过外筒伸入内筒。
上述的水射器安装在支路上,由干路上的一个流量调节阀调节通过水射器的进水流量和压力。
上述的反应器的深度H与直径D的比值H∶D=4-8。
上述的内外筒横截面积比S内∶S外=4-9。
上述的膜组件的位置是在内部导流筒的下部。
上述的膜组件为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
上述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结构是: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束的两端都接在一头,膜束为开放式,成环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射器进行曝气,高速喷射下的水力剪切作用使气泡高度分散并均匀混合,气液接触面积变大,氧的传质效率相应得到提高;反应器内筒水流高度湍流使气液接触更加充分;反应器水流的内循环使接触时间延长,有助于氧的传质,内循环作用还使反应器处于完全混合的状态,可以提高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反应器深度与直径比值较大,氧在较大的水深和压头下的传质效率比较高;膜组件能有效分离固液,保证出水水质,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污泥截留在反应器内,使系统抗冲击负荷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得到提高;膜组件可以使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完全分离,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有效的滞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优化出水水质;开放式的膜组件设置在导流筒下部,筒内的高度紊流可以有效的抑制膜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生物量大、产泥量少、负荷高、占地小、操作运行简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本水射环流膜生物反应装置主要由反应器20的内外筒11、12、水射器5、膜组件10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