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6立方米底侧卸式矿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6417.3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6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严晋生;施协胜;王庆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9/04 | 分类号: | B61D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000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方米 底侧卸式 矿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车的装卸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山巷道运输系统中的运矿、卸矿作业的6m3底侧卸式矿车。
背景技术:
6m3底侧卸式矿车主要是由通过铰轴联接的底盘与车厢、布置在底盘一侧的卸载轮、用于矿车之间相互联接的挂钩等零部件组成。
该型矿车的作业次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装矿、运矿、卸矿。
装矿时:电机车牵引矿车组至矿石放矿点,在矿车车厢的上方,由振动放矿机对每辆矿车实施放矿作业。
运矿:当所有矿车车厢装满矿石后,电机车牵引矿车组向卸矿站行使,行使途中一般经过铁路直道与弯道。
矿车卸矿时:车厢翼板被卸矿站两侧托轮支承住,卸载轮沿空间曲轨特有的轨迹行走,底盘门被打开,矿石被逐渐卸下,当底盘门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矿石全部卸下,由于空间曲轨是对称布置的,故矿石卸完后,底盘门又被逐渐关闭,直至底盘与车厢底部重合,从而完成卸矿作业。
现有的6m3底侧卸式矿车受结构设计制约,特别是在装矿、运矿作业阶段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受车厢结构约束,不能实现相邻两矿车车厢的有效搭接,只有当矿车静止时才能进行装矿,如在矿车组不停车的情况下实施装矿作业,矿石势必洒落在前后矿车联接的挂钩上,影响挂钩的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故装矿效率低下。
2、6m3底侧卸式矿车底盘虽也采用四轴八轮及转向机构,但转向机构中的上下转盘为平面接触,只能实现转动。矿车在铁路直道特别是在弯道上行驶时,不能对满载后的矿车产生的动态复杂载荷进行有效多向动态调整,转向机构磨损严重,备件消耗及检修工作量大,影响矿石的运输系统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装矿效率、高可靠性的新型6m3底侧卸式矿车,主要解决矿车装矿效率低下、矿车运行可靠性差,关键零部件寿命短、检修工作量大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6m3底侧卸式矿车,主要包括通过铰轴联接的底盘与车厢、布置在底盘一侧的卸载轮、矿车之间相互联接的挂钩。矿车底盘的上部为焊接式车架,车架下部焊有对称于底盘纵向中心的两组支承角钢装置,支承角钢装置下方通过螺栓固定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由上转盘、下转盘、铰接轴、螺母组成,上转盘和下转盘通过铰接轴连接并在轴端用螺母固定,用螺栓把下转盘的下表面与横梁的上表面进行联接,横梁的两端固定在支架的方孔中,在轮轴上安装有矿车轮,轴承安装在轮轴的两端,轴承固定在支架的轴承孔中。其特征是,上转盘与下转盘的接触面为球形面,车厢首部上端焊接有挡矿装置。
挡矿装置由三角形弧形板、钢板、加强筋组成,钢板焊接在车厢首部,钢板的下部焊有加强筋,三角形弧形板的一端焊接在钢板上表面,另一端焊接在车厢首部倾斜钢板上,钢板的下端高于前面一辆矿车的尾部,但长度超出尾部,挡矿装置的宽度等于矿车车厢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矿车底盘配置球形铰接式转向机构,对矿车运行特别是在弯曲轨道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动态复杂冲击载荷进行任意方向调整与转向,解决了现有矿车转向机构只能进行单一转动而带来的矿车摇晃幅度大,上转盘与下转盘的接触面磨损严重等技术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矿车运行的稳定性及主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可提高5倍,从而减小了检修工作量,保证了矿石的运输系统作业稳定。
2、在矿车车厢的首部设有挡矿装置,挡矿装置与车厢首部焊接,并与前面矿车车厢的尾部实现有效搭接,当放矿点处于两辆矿车中间时,挡矿装置将放矿点下落的矿石直接排向相邻矿车的车厢首部与尾部,避免了矿石砸向挂钩,保证了挂钩的正常工作,提高了挂钩的使用寿命,可实施矿车边运行边装矿的作业方式,使矿车的装矿作业效率提高100%。
3、本实用新型6m3底侧卸式矿车具有装矿效率大为提高,矿车工况平稳可靠,矿车具有整体刚性好,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及使用寿命,运输稳定,适合于大中型矿山的矿石运输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底侧卸式矿车的总体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底侧卸式矿车底盘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矿车底盘的内部主要零部件装配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侧卸式矿车车厢挡矿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未经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6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