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臂组装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069.6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8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飞;易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3/64 | 分类号: | B66C23/6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07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臂 组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吊臂组装机。
背景技术
吊臂是汽车起重机的重要关键部件,其制造、装配工序至关重要。但目前的装配工艺装备及装配方法传统落后,从70年代建厂初期到现在,几十年一成不变,与汽车起重机的飞速发展极为不协调。
目前起重机吊臂的装配工序情况:
用行车吊起最小的顶级伸缩臂后,以其尾部对准下一级伸缩臂的头部装进后,组成一个小总成,再用行车将这个小总成吊起对准更下一级伸缩臂装入。这中间包括吊装伸缩油缸,直至装完最后的基本臂组成吊臂总成为止。
装配时,主要是利用行车卷扬机、吊钩的斜拉力和起吊绳与吊臂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装配的,这样的装配状况存在如下问题、弊病:
1、首先是整个吊臂的产品装配关系混乱,无法确定其装配基准件,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地确定这项工作的切入点。
2、在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装配工作只能靠行车斜拉来进行装配,这样做一是操作不安全;二是工作效率低;三是容易对行车设备造成损坏等。
上述装配状况到目前为止已存在了几十年,且其落后性质已被事实所证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不容易对行车设备造成损坏的吊臂组装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臂组装机,在机架上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运行的输送链,在所述的输送链上设有牵引座;它还设有一个吊臂头部固定座以及与牵引座对应的油缸配合托举,且所述的输送链、前油缸配合托举、吊臂头部固定座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
所述的牵引座为V形牵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机架、油缸配合托举、吊臂头部固定座设置于行走机构上。
所述的行走机构为轨道式行走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吊臂组装机,用组装机完成吊臂的装配工作。在工艺方法上确定以顶级臂为装配基准件,将其头部固定在吊臂头部固定座上,臂身落位在前油缸配合托举和后油缸配合托举上后,再将第二级臂吊上组装机,将第二级臂臂身在牵引座上,将其头部套入顶级臂尾部,用吊臂头部固定座的支承油缸、牵引座上下左右调整、对正位置后,再用输送链驱动牵引座前进将第二级臂装入到顶级臂,第二级臂前进时后油缸配合托举下降让第二级臂通过而前油缸配合托举继续托举顶级臂,然后前油缸配合托举下降让第二级臂到达指定位置,第二级臂到达指定位置后,前油缸配合托举和后油缸配合托举再上升托举装配好的第二级臂和顶级臂。然后输送链带动牵引座退回到原位置后,然后再将第三级臂吊上组装机如上述方法进行装配,直至装完最后的基本臂组成吊臂总成为止。由于这样的装配过程与原来的装配过程正好相反,所以也称逆向装配法。其方法和设备可用于大吨位吊臂的台位式装配。
机架、前油缸配合托举和后油缸配合托举、吊臂头部固定座设置于行走机构上。上述方法和设备可用于中等吨位产品的流水线装配,全线分为7个工位,每工位约11米,工位间距为两米,全线长108米,组装机在装配线钢轨上逐工位、逐级臂移动进行装配,组装机行走到终点即吊臂总成装配完毕,产品下线。然后,组装机从终点返回起点再进行下一台吊臂的装配。
改进以后主要有如下效果:
1、从装配理论上来说,此举理顺了产品的装配层次关系,确定了部件的装配基准件,为顺利解决该问题打下了基础。
2、摆脱了过去一直依赖行车斜拉进行装配的不良状况,用专用组装机对产品关键部件进行装配,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现场的管理比较规范,同时也使行车设备得到了合理的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坏。
3、突破了目前行业传统的以行车斜拉装配吊臂的做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不容易对行车设备造成损坏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可靠的吊臂组装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在机架1上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运行的输送链2,在输送链2上设有前V形牵引座5和后V形牵引座3;它还设有一个吊臂头部固定座9以及与前V形牵引座5和后V形牵引座3对应的前油缸配合托举7和后油缸配合托举6,且输送链2、前油缸配合托举7和后油缸配合托举6、吊臂头部固定座9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得紧急呼叫信息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 下一篇:扭矩限制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