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报警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530.6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2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进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G08B21/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雨湖区创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祝安 |
地址: | 411202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报警 输液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输液装置一般由插头、滴管、墨菲氏管、调节开关、针头等组成,其结构虽然简单,但药液输完后不能自动提示,需要护士及时巡视或者陪护家属的监护,大大增加了护士及陪护家属的护理工作量。而现有输液用的自动报警装置,如:专利公开号为CN2688297的“输液用的自动报警器”,它包括输液管液面检测头和信号处理及报警电路,检测头包括两组光电检测对和一套架,每组光电检测对包括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套架中间开孔,壁面设有两组安装孔,输液管穿过该套架中间的开孔,每组安装孔放置一组光电检测对。当药液即将用尽,输液管中药液液面处于两组光电检测对之间时,信号处理即报警电路接收两组光电检测对产生的光线通过输液管的有药液部分和无药液部分及其光电信号。根据光强信号的变化及其差别,进行液面位置的判断,达到预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此专利虽安全可靠、准确性高,但其结构复杂、电子线路容易损坏、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普及,而且当患者移动时,容易因输液瓶及瓶内药液晃动而造成误报警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输完后自动提示,减轻护士及陪护家属的工作量,又安全可靠,准确性高,且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广泛推广的自动报警输液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该输液器主要包括一墨菲氏管,此墨菲氏管的上端经输液管与输液瓶连接,墨菲氏管的下端经输液管与输液控制器及针头连接,其墨菲氏管的管内上部设电极座,墨菲氏管的管内下部设浮标,所述电极座的座体轴向布设药液过流孔,电极座的座体内腔设有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该固定电极的中心部位设中心孔,所述电极座的内腔上端设有内腔盖,所述电极座的座体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插入绝缘顶杆的连通孔,所述绝缘顶杆的上端穿过座体内腔底部中心的连通孔和固定电极的中心孔后与活动电极的中心部位固连,绝缘顶杆的下端直接与浮标连接,电极座的座体径向设有上、下通孔及固定在上、下通孔内的上、下接线柱,上接线柱的内端与活动电极连接,下接线柱的内端与固定电极连接,上、下接线柱的外端均与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为了实现结构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还有:
固定电极和活动电极均为圆形片状。
电磁继电器的电源电路中串联一电铃。
药液过流孔成圆周均匀布设。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输液器的墨菲氏管管内设置电极座和浮标,并在电极座座体内设置固定电极、活动电极和接线柱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普通输液器药液输完后不能自动提示,大大增加了护士及陪护家属的工作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1)药液输完后自动提示,减轻护士及陪护家属的工作量;(2)安全可靠,准确性高;(3)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广泛推广。
本实用新型适合各类医院以及各输液场所的输液之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报警输液器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图2为墨菲氏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极座的剖视图。
图4为图3去掉内腔盖的俯视图。
图中1、输液器,11、墨菲氏管,12、输液管,13、输液控制器,14、针头,2、电极座,20、下接线柱,21、连通孔,22、固定电极,23、中心孔,24、活动电极,25、绝缘顶杆,26、药液过流孔,27、上通孔,28、下通孔,29、上接线柱,3、内腔盖,4、浮标,5、电磁继电器,51、控制电路,52、电源电路,53、电铃,6、输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进,未经张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金属复合散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竹胶模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