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螺旋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080.0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5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陶孝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孝伩 |
主分类号: | B64C27/28 | 分类号: | B64C27/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611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螺旋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螺旋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飞机的螺旋桨桨叶转轴仰角是固定不变的,使得飞机的专用性很强。但有时候人们希望飞机的适应能力更强,用途更广些。比如我们希望一种集战斗机、直升机、滑翔机、动力伞的优势点于一身的飞机,可作航母上的舰载机、鱼船海轮上的救急机、捍卫领空的战斗机、公安特警的追击机、培训空驾的教练机、人们代步的民航机、观山游水的娱乐机、运送急件的邮政机、危急病人的救护机、防虫洒药农用机等,因此如何能达到人们的这种需要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飞机有着更广泛的用途的飞机螺旋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飞机螺旋桨装置,包括桨叶、桨叶转轴,带动桨叶转轴转动的驱动轴,还包括一使桨叶转轴轴线角度能发生变化的操纵机构,所述驱动轴与桨叶转轴垂直,并通过伞齿轮带动桨叶转轴转动;所述操纵机构具有一导管、一带定位块的操纵杆、一不完全齿,所述导管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在驱动轴后端外,并且该导管的尾翼通过轴承与桨叶转轴连接;不完全齿套在驱动轴的前端,通过驱动轴前端外的固定套管与飞机机体固接;操纵杆垂直固定在导管上能带动该导管转动,操纵杆上有弹簧和带手柄的拉线,该拉线与定位块连接,定位块通过弹簧和拉线能进入或退出不完全齿的各齿槽,使导管能转动或能定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手上推拉线手柄,使拉线向上拉起定位块,然后把操纵杆转一个需要的角度,导管随着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使桨叶转轴轴线转到需要的角度,然后松开拉线手柄,使定位块进入不完全齿,最终使桨叶转轴在需要的位置定位,这样当桨叶处于水平状态时,飞机能像直升机一样竖直起降,不要跑道,当桨叶处于与飞行方向呈45度角时飞机可以像民用机一样45°起降,并可半飞翔半滑翔。当需要飞机悬停时,可以使桨叶转轴处于竖直状态,飞机靠惯性前进,当惯性消失,飞机在上升气流和桨叶拉力作用下处于悬停状态,。这种情况可用于鱼船海轮上的救急,当需要飞机比较准确地停落到某指定位置时,可以先将桨叶处于竖直状态,飞机惯性滑行降至快到地面时,将桨叶调到135度,使飞机在后拉力的作用下不再向前滑行,从而能较准确的降到指定位置,这种情况可用于公安特警的追击。当使安装在飞机两翼的螺旋桨形成仰角差、转速差,同时配合飞机舵翼时能使飞机快速急转弯,向战斗机一样灵活。总之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装置,能在多个方位旋转,使飞机能集战斗机、直升机、滑翔机、动力伞的优势点于一身,满足人们对交通工具的多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飞机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桨叶1、桨叶转轴2,驱动轴3,还有一操纵机构4,所述驱动轴3与桨叶转轴2垂直,驱动轴3通过伞齿轮15带动桨叶转轴2转动。操纵机构4具有一导管5、一带定位块的操纵杆6、一不完全齿7,导管5通过轴承8可转动地套在驱动轴3外,并且导管的尾翼9通过轴承10与桨叶转轴2连接,桨叶转轴2装在轴承10上带动桨叶1旋转。不完全齿套7在驱动轴3的前端,通过驱动轴前端外的固定套管17与飞机机体固接,操纵杆6垂直固定在导管5上,操纵杆的下端带有用于定位块11,定位块11上方有弹簧12和带拉线13的手柄14,该拉线13与定位块11连接,向上推手柄时拉线使定位块上移,离开不完全齿,此时可以将操纵杆6转动到需要的角度,导管5随之转动一个角度,进而使桨叶转轴2转到一个希望的角度,然后释放手柄14,弹簧12把定位块11压入不完全齿7的齿槽16中,使导管5固定,从而使桨叶转轴2在需要的角度固定。由此实现了螺旋桨能在多个方位旋转。
从图3可以看出当本实用新型用于飞机上时,可以使浆叶转轴处于水平状、竖直状、45度状态、135度状态,合理使用这些状态,会使飞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安装位置同现有技术一样,仍是飞机两边一边一个,并且两边螺旋桨的桨叶转向要相反,避免悬停时机身自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孝伩,未经陶孝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用毛细管
- 下一篇:带导电流体粉末三层玻璃管式臭氧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