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控气动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143.0 | 申请日: | 200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9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蒋蘋;孙松林;肖名涛;谢方平;杨文敏;吴明亮;李均;江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5/0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128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广泛应用于车辆转向的电控气动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汽车的转向装置主要有两种,一是机械转向器,此类转向装置因转向费力,转向灵敏度低,一般仅用于普通的轻型低档次汽车;另一种是助力式转向装置,现有的助力式转向装置分为液压助力式和电液助力式,此类转向装置需要一套液压机构,生产成本很高,并且存在液压油泄漏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环保性能被日益强调的今天,无疑是一个明显的劣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向操作省力、转向角度可控、可采用手柄操作的电控气动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控气动转向装置,包括传动件、电动装置、导向定位丝杆、定位螺母、助力气缸和机架,传动件套设于机架上所设导杆上,助力气缸与导杆平行布置并与传动件相连,电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导向定位丝杆相连,定位螺母装设于导向定位丝杆上并与传动件刚性连接。
所述传动件上设有齿条,机架上装设有伴随杆,伴随杆上装设有与齿条啮合的伴随齿轮,伴随杆通过转向杆与操作手柄相连。
所述伴随齿轮上设有两个行程位置开关,伴随杆上设有拨杆,拨杆的端部位于两个行程位置开关之间。
所述传动件上铰接有转向拉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采用助力气缸和导向定位丝杆实现转向控制,助力气缸可以提供转向辅助力,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不会产生液油泄漏等污染环境的问题;导向定位丝杆可以实现精确定位,通过电动装置控制导向定位丝杆的旋转圈数可以控制转向角度的大小;装设有一套转向伴随机构,可以使电控气动转向装置保持一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持续转向,并方便采用手柄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例说明:
1、传动件 2、电动装置
3、导向定位丝杆 4、定位螺母
5、助力气缸 6、机架
7、齿条 8、伴随杆
9、伴随齿轮 10、转向杆
11、操作手柄 12、行程位置开关
13、转向拉杆 14、万向节
15、拨杆 16、弹簧
21、电机 22、减速器
61、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气动转向装置,包括传动件1、电动装置2、导向定位丝杆3、定位螺母4、助力气缸5和机架6,传动件1套设于机架6上所设导杆61上,助力气缸5与导杆61平行布置并与传动件1相连,电动装置2的输出端与导向定位丝杆3相连,定位螺母4装设于导向定位丝杆3上并与传动件1刚性连接。电动装置2包括电机21和减速器22。采用助力气缸5和导向定位丝杆3实现转向控制,助力气缸5可以提供转向辅助力,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不会产生液油泄漏等污染环境的问题;导向定位丝杆3可以实现精确定位,通过电动装置2控制导向定位丝杆3的旋转圈数可以控制转向角度的大小。传动件1上设有齿条7,机架6上装设有伴随杆8,伴随杆8上装设有与齿条7啮合的伴随齿轮9,伴随杆8通过转向杆10与操作手柄11相连。伴随杆8、转向杆10和操作手柄11通过万向节14相连,操作手柄11通过弹簧16与机架6相连。伴随齿轮9上设有两个行程位置开关12,伴随杆8上设有拨杆15,拨杆15的端部位于两个行程位置开关12之间。通过伴随齿轮9、伴随杆8和装设于其上的拨杆15和行程位置开关12,可以使电控气动转向装置保持一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持续转向,并方便采用手柄进行操作。传动件1上铰接有转向拉杆13,转向拉杆13可与车轮等执行机构相连。
下面结合装设于汽车上的电控气动转向装置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刚开始时,操作手柄11在弹簧16作用下保持正直,伴随齿轮9上两个行程位置开关12处于断开状态,电路不接通,气缸不工作,汽车正向行驶。当汽车需要左转向时,驾驶员推动操作手柄11向左偏转,操作手柄11通过万向节14带动转向杆10和伴随杆8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伴随杆8上的拨杆15使伴随齿轮9上的行程位置开关12的左侧触点接通,在触点接通的同时,电机21得电开始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导向定位丝杆3旋转,定位螺母4有向左移动的趋势,同时助力气缸5有杆腔通高压气,无杆腔通大气,使助力气缸5中活塞杆向左收缩,带动传动件1向左移动,并带动与传动件1刚性相连的定位螺母4随导向定位丝杆3一起向左移动,使与传动件1铰接的转向拉杆13向左移动,从而带动车轮向左转,车轮向左转的程度取决于操作手柄11的摆幅。传动件1左移时带动与其连接的齿条7左移,从而使伴随齿轮9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伴随齿轮9旋转角度与伴随杆8旋转角度一致时,拨杆15与行程位置开关12脱离,使行程位置开关12断电,助力气缸5两端通大气,电机21断电,导向定位丝杆3与定位螺母4锁止,车轮停止偏转,并保持已有的转向角度。当驾驶员不再需要转向时,放开操作手柄11,操作手柄11会在弹簧16的作用下自动回正,从而伴随杆8回正并通过拨杆15使伴随齿轮9上的行程位置开关12右侧触电接通,助力气缸5无杆腔与高压气相通,电机21得电逆时针旋转,使车轮向右偏转,直到回正。右转向与左转向的过程正好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