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061.6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添庆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869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用于电信号传输的连接器,由于使用方便,具有即拔即插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构成电子产品的元件之间接线器或备用接口。
目前市面常见的连接器有注塑型和组装型,注塑型为一次性产品,不可拆卸,一旦故障则无法修复,且成型加工不易把握产品的品质,不良率高。随后出现组装型连接器,其是将胶芯、端子、后塞、铁壳及绝缘外壳分开加工后在组合在一起,在组装过程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极大降低不良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但对于现有的组装型连接器依然存在有局部结构性的问题,如胶芯与后塞还是以一次性组装为主,组装要求较高,一旦出现组装偏差,不能修复,极易造成废品,成本也就增加,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因而需要对该组装结构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组装,具有修复性的连接器组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连接器组装结构,主要包括胶芯、后塞及包覆于胶芯外周的铁壳,于胶芯后端设有嵌接部,该嵌接部用于嵌接后塞,于铁壳后端的上下侧面设有朝后凸伸的包片,包片跨过后塞上下侧之台阶后折弯卡制于台阶的后端。
所述胶芯后端的嵌接部为轴向凹设的框体结构,后塞之嵌接端成型为与框体嵌接部匹配的轴段,该轴段与嵌接部紧配合。
于后塞之嵌接端侧边设有可与框体嵌接部过盈配合的筋条。
本实用新型将胶芯与后塞采用端部嵌接连接,不仅起到定位组合,还可实现调整修复操作,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组装质量,也进一步节省材料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胶芯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后塞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铁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后塞与胶芯组接示意图;
附图6为铁壳、胶芯及后塞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胶芯10、后塞20及包覆于胶芯10外周的铁壳30,三者采用组装结合。
于胶芯10后端设有嵌接部11,该嵌接部11用于嵌接后塞20,后塞20可以防止充胶现象,保证胶芯10内的端子可正常工作。铁壳30为一框形,套接包覆于胶芯10外周,起到屏蔽作用。于铁壳30后端的上下侧面设有朝后凸伸的包片31,包片31跨过后塞20上下侧之台阶21后折弯卡制于台阶21的后端,防止后塞20后退,稳固后塞20与胶芯10之间的衔接。
本实施例中,胶芯10后端的嵌接部11为轴向凹设的框体结构,即有四周边包夹,而后塞20之嵌接端成型为与框体嵌接部11匹配的轴段22,该轴段22与嵌接部11紧配合,该结构可保证胶芯10与后塞20之间同轴组装,同时,利用该结构可实现定位组装,但不会卡死,也就是说具有修复性,以便在组装过程具有调整空间,进而保证组装质量。在后塞20之嵌接端侧边还设有可与框体嵌接部11过盈配合的筋条23,筋条23为左右侧设置,筋条23的作用是进一步稳固嵌接。
图5、6所示,组装时,先将后塞20对接于胶芯10后端,这时后塞20前端的轴段22嵌入胶芯10后端的嵌接部11,嵌接部11的四周边包夹轴段22,形成套接,给后塞20适当的嵌接力,使两者相对确定位置关系。当调整好后塞20与胶芯10之间的组装,并给予确定后,铁壳30装上,并将铁壳30后端的包边折弯卡制于台阶21的后端,防止后塞20后退,稳固后塞20与胶芯10之间的衔接,即组装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结构具有修复性,避免组装偏差而造成废品,减少不量率,提高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添庆,未经蔡添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分料装置
- 下一篇:刨边机行走刀架小车的导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