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饭锅内胆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5942.5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13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平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44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饭锅 内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饭锅内胆,属于家用电器制造业。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锅内胆一般多为铝材拉伸加工而成,由于铝质板材刚性较差,致使电饭锅内胆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因碰撞而变形,影响热效率和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铝质板材刚性差的缺点,采用在底部复合一层或者多层其他金属材料,例如中国专利号97213656.8所述的复合型锅底的不锈钢电饭锅内锅,在不锈钢锅底复合一层铝板和不锈钢薄板,使其传热均匀,但复合层容易氧化,缩短了锅的使用寿命,另外内胆与发热盘之间容易移位,影响传热效果,故此,现有技术的电饭锅内胆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传导性好,受热面积大,不易变形,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电饭锅内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在于在电饭锅内胆底部均布有许多凹凸点。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所述的凹凸点其凹面设置在内胆的底部与发热盘接触的一面,所述的凹凸点其凸面设置在内胆底部的另一面。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所述的凹凸点的深度H在0.2-0.3mm之间。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所述的凹凸点为半球体。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所述的凹凸点为半椭球体。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所述的凹凸点为圆柱体。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所述的凹凸点为圆台体.
如上所述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其特征是内胆底部与发热盘接触的部位向内胆空腔内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在电饭锅底部压制凹凸点,增大了其受热面积,有利于热量传导,加速电饭锅内食物的蒸煮速度,从而减少了电力的消耗;
(二)、本实用新型在电饭锅底部压制凹凸点,增强了电饭锅底部的强度,日常使用时不容易变形,从而延长了电饭锅内胆的使用寿命;
(三)、本实用新型电饭锅内胆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凹凸点为半椭球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凹凸点为圆柱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凹凸点为圆台体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电饭锅内胆,所述的电饭锅内胆其底部与发热盘接触的部分向电饭锅内胆空腔4内凹,这使电饭锅内胆与发热盘接触得更紧密,不容易移位,受热均匀,传热性能好,在所述的内胆底部上均匀压制有许多凹凸点1,所述的凹凸点1其凹面2设置在与电饭锅内胆底部与发热盘接触的一面,所述的凹凸点1其凸面3设置在电饭锅内胆底部的另一面,所述的凹凸点其深/高度H在0.2-0.3mm之间,所述的凹凸点1可为半球体,半椭球体,圆柱体,圆台体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上述的方案生产出来的新型电饭锅内胆具有热传导性好,受热面积大,不易变形,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平,未经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