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焰切割下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796.2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3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邱中平;潘华强;张孺洪;张世亮;陆兵;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7/00 | 分类号: | B23K7/00;B23K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100010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切割技术,具体涉及生产线上钢材火焰切割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公司海工平台上部模块的建造中,各类结构件的建造部分占到总工作量的80-85%,重量占到总重量的80%;然而目前各类H型钢的下料作业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辅以少量相关的专用设备,由于人工下料的质量差、效率低,需要的人手多、需要配套的手工切割设备多,并且切割下料后需要投入大量的打磨修补工时来配合下料作业,因此H型钢下料作业人员需求大、施工效率低、投入成本高、切割质量差。
目前,也有些海工基地生产线采用数控焊接切割技术实现自动控制的切割下料,但这些数控切割设备只限于平面板料的下料生产,而不能用于三维立体钢材,如H型钢的切割下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火焰切割下料装置,可对钢材进行数控切割下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火焰切割下料装置,包括纵向移位装置、切割装置、电控系统,其中切割装置设置在纵向移位装置的悬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割装置至少包括分别带有切割枪的水平面切割装置、垂直面切割装置;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水平数控系统和垂直数控系统,分别控制水平面切割装置、垂直面切割装置的运动。
所述垂直面切割装置包括两套,分设于水平面切割装置的两侧。
所述水平面切割装置上的切割枪为双摆枪,其回转转轴包括垂直转轴、水平转轴。
所述垂直面切割装置上的切割枪为单摆枪,其回转转轴为垂直转轴。
上述火焰切割下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钢材定位、纵向输送的定位工作台及工作台,其中定位工作台设有推动装置和定位块,工作台上设有托滚及挡板,钢材定位后紧靠在挡板上。
所述工作台还设有缓冲装置,其由两个可上下起落的支撑横梁及垂直气缸组成。
上述火焰切割下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定位工作台及工作台一端用于分离切割后钢材的纵向让位装置。
所述纵向让位装置包括气缸、以及与气缸连接的夹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切割装置采用三维(水平面、两个垂直面)切割装置,且分别由水平、垂直数控系统控制,切割装置设置在纵向移位装置上,能随纵向移位装置沿钢材的长度方向移动,切割装置上的3把切割枪受数控系统的控制。数控系统能根据设计图纸所要求的各类形状、尺寸编写数控切割工艺程序;3把切割枪能对H型钢的两个翼板和一个腹板同时或分别进行数控火焰切割自动下料作业。经本实用新型加工过的钢板切口,其表面粗糙度小于Ra20.5,除飞边外,对切口不需必再进行打磨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俯视图;
图5为单摆枪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双摆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纵向移位装置7、切割装置、电控系统5,其中切割装置设置在纵向移位装置7的悬臂71上,包括分别带有切割枪的水平面切割装置9、垂直面切割装置,其中垂直面切割装置有两套,分别为第一垂直面切割装置8、第二垂直面切割装置6,且各设置在水平面切割装置9的两侧。当待切割的型材为H型钢时,水平面切割装置9用于切割H型钢的腹板21,第一、第二垂直面切割装置分别切割H型钢的两个翼板20。
电控系统5包括控制中心及三套三坐标联动数控系统,分别称为水平、第一垂直、第二垂直数控系统,是开环步进数控系统。每套数控系统具体有数控装置(含数控操作面板、机床操作面板、手摇脉冲盘、磁盘驱动器、核心控制器、接口等)、强电电气柜(电源、接触器、继电器、步进驱动器等)、步进电动机、外围元件(行程开关等)和连接电缆。电控系统5对切割装置的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每套数控系统控制的三个联动坐标轴分别实现水平、第一垂直面、第二垂直面切割装置的运动,其中水平数控系统多一个独立坐标,用于驱动纵向移位装置7。对设备操作主要是通过数控操作面板、机床操作面板、手摇脉冲盘、磁盘驱动器等进行。数控操作面板、磁盘驱动器用于程序编制、系统参数调整和输入、程序输入等。机床操作面板、手摇脉冲盘用于对切割枪、手动操作调整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测试胶粘剂抗拉伸剪切性能的电磁驱动疲劳试验机
- 下一篇:雾屏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