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0408.5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1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骆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澜涛 |
主分类号: | G01S15/08 | 分类号: | G01S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3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换 倒车 雷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倒车雷达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替换现有时钟显示屏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车辆控制面板已有基本的标准要求,例如数字时钟每个车型都采用固定的模块结构,以方便装配。
目前的汽车倒车雷达大都采用的是“外置显示器+主机”的结构设置方式,主机设置在车身内,通过探头将信号传输给显示器,监控汽车后面障碍物与车身之间的距离。现有的倒车雷达都是外置显示器,只切换倒车监控的一种信号,显示器需要摆放在汽车仪表板上。
如此,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处于可能阻碍驾驶员视线的位置上,即影响美观和整体性,又会造成驾驶的不安全性,并且在某些城市还会被交警认定为违章改造车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利用原有汽车的电子时钟安装位置,增加控制电路,可将倒车雷达信号输入到汽车电子时钟显示电路中与时钟自动切换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其包括超声波探头,通讯连接有一倒车雷达主机,用于处理探测的倒车距离数据;并连接有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连接控制有一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采用与原有车辆时钟显示屏相同的安装结构,用于替换原有车辆的时钟显示屏。
所述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其中,所述电路中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显示车内和/或车外温度。
所述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与倒车雷达主机之间通过无线发送和无线接收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
所述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其中,所述无线发送和无线接收模块采用的是射频技术。
所述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与倒车雷达主机之间通过有线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按钮开关,用于时钟设置调整、报警声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由于采用上述设置电路和原有汽车电子时钟的安装结构,其显示屏可以同时正常显示时间和倒车信号,且其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与原车配置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超声波探头110,通讯连接有一倒车雷达主机120,用于处理探测的倒车距离数据;并连接有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130,连接控制有一显示屏140;所述显示屏140采用与原有车辆时钟显示屏相同的安装结构,用于替换原有车辆的时钟显示屏。所述超声波探头110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车头设置两个或四个,车尾设置两个或四个。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显示屏可以采用重新制造的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原有电子时钟显示屏,但需要进行电路改造。由于电子时钟显示屏的生产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是完全采用替换的方式,显示屏采用与原有显示屏相同的安装结构,替换原有电子时钟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中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0,用于感知显示车内和/或车外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显示器,以便在显示屏140上显示。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1 30与倒车雷达主机120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通过射频RF无线发送和无线接收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也可以采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当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时,可以省却无线发送和无线接收模块,因此成本会更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屏上可设置有按钮开关,用于时钟设置调整、报警声的开关。也可以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在出现倒车并且倒车距离低于预定数值时,如低于2米,由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屏自动切换为倒车信号显示,并可设置报警声(图中未示出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装置通常会自动切换显示时钟和温度数据,在倒车时会自动切换到倒车距离的显示。
本实用新型替换式倒车雷达装置的成型机芯是裸件,其接插件端子的定义、位置都与原有汽车电子时钟显示屏的完全相同,因此其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与原车配置通用。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澜涛,未经骆澜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0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能装置
- 下一篇:智能芯片的数据记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