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粒物料运输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9643.0 | 申请日: | 200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22 | 分类号: | B60P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07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尤其涉及一种粉粒物料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粉粒物料运输车存在多种形式的罐体,设置在各种粉粒物料运输车罐体上的加强结构更是各式各样。但现有的加强装置大多具有结构复杂、重量过重、受力作用不够好的缺点。
因此,我们需求一种加强装置结构简单、受力效果好的粉粒物料运输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强装置结构简单、受力效果好的粉粒物料运输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粒物料运输车,其包括罐体、承载该罐体的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前支撑架,所述罐体前端为斜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锥筒套设在一个第一外加强圈内,该第一外加强圈与所述前支撑架相连。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车架后端设有后支撑架,所述罐体后端为斜锥筒,该斜锥筒套设在第二外加强圈内,该第二外加强圈与所述后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外加强圈的横截面成“”状。所述第一、第二外加强圈分别焊接于所述车架前端及后端的斜锥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粉粒物料运输车的通过外加强圈环套于罐体的斜锥筒上与所述车架相连接,一方面加强斜锥筒内部受压能力,另一方面改善了车架对罐体受力效果,且该外加强圈具有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以及重量轻的优点。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粉粒物料运输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粉粒物料运输车的侧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粉粒物料运输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的粉粒物料运输车包括车架10、安装于该车架10上的罐体20。所述车架10包括车架底座11、设置于车架底座11前端的前支撑架12、设置于车架底座11后端的后支撑架13。所述罐体20包括罐体主体21、与罐体主体21前端相连的前斜锥筒22、与罐体主体21后端相连的后斜锥筒23。罐体主体21安放于所述车架底座11上,该车架底座11起到承载罐体20的作用。所述前支撑架12向前斜锥筒22倾斜且活动连接于车架底座11,后支撑架13向后斜锥筒23倾斜也活动连接于车架底座11,该前斜锥筒22和后斜锥筒23的倾斜坡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所述前斜锥筒22环套有第一外加强圈30,后斜锥筒23上环套有第二外加强圈40。该第一外加强圈30、第二外加强圈40为金属圈,其横截面成“”状。所述外加强圈的开口面向前斜锥筒22以及后斜锥筒23的外表面,且紧贴前斜锥筒22以及后斜锥筒23的外表面焊接于前斜锥筒22以及后斜锥筒23上。第一外加强圈30在环形方向上紧扣在斜锥筒外表面,从而加强斜锥筒筒壁承受张力的能力,使斜锥筒受压能力增强。前斜锥筒22上的第一外加强圈30通过其底部31与前支撑架12相连;后斜锥筒23上的第二外加强圈40通过其底部31与后支撑架13相连接,这样不但使罐体20更好地定位于车架10上,而且加强车架10对罐体20的受力效果。
同时,所述第一外加强圈30、第二外加强圈40结构简单,用料少,重量轻,将其焊接于罐体20上,有装饰罐体20的效果,使单一的罐体20更加美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9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暖炕/床
- 下一篇:头部X光摄片辅助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