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凸轮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7022.9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6 | 分类号: | G05B19/0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忠明 |
地址: | 225000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凸轮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凸轮控制器,电子凸轮广泛应用于机械、纺织、印刷、航空等领域,是工业装备的关键数字化部件,属于数字化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凸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和相关智能电路(如CPU等)实现系统机械凸轮的功能。现有电子凸轮控制器由传感器、CPU电路、I/O电路、人机接口电路和显示电路构成。传感器信号送入CPU电路(如果是模拟信号需要通过信号调理和A/D转换电路的转换成数字信号),CPU按照系统本身的设定,计算出相关的数据输出到I/O电路,同时送出显示数据到显示电路,显示相关信息的指示,人机接口电路主要是实现系统相关参数的设定。实际使用时,传感器安装在机械主轴上,传感器输出角度信号送给电子凸轮电路,CPU电路通过运算并结合参数设定给出输出信号,从而实现电子凸轮输出的功能。电子凸轮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无磨损实现高速输出,可以通过参数设定随时更改凸轮的角度输出组合,可以实现角度计数凸轮输出,实现了传统机械凸轮无法实现的功能。
现有电子凸轮装置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在一部分大型工业设备现场,其显示和人机对话部份在前台,而I/O电路由于直接联接各种电器装置而放在后台,这样导致主机和I/O接口连接电缆很长,随着I/O接口路数的增加,电缆的对数大幅增加,成本大幅增加,同时降低了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人机接口和显示电路和CPU相互关连,在人机接口或显示电路出现故障时可能导致CPU工作不正常,轻者系统停止工作,重则导致I/O输出异常,可见由于人机接口和显示电路和CPU的结合影响了电子凸轮I/O控制输出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子凸轮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电子凸轮I/O控制输出可靠性的一种电子凸轮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凸轮控制器,包括安装在机械主轴上传感器,传感器输出连接的CPU,CPU输出连接的I/O电路以及显示电路和人机接口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器设置有以CPU为核心的显示模块,CPU显示模块与连接传感器的CPU间经通讯接口连接,显示电路和人机接口电路分别与显示模块的CPU连接。
所述的通讯接口可采用串行通讯接口RS485。
所述的连接传感器的CPU还连接包括掉电保护、存储电路的辅助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电子凸轮装置电路结构的改进,由双CPU组成的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两大部分及通讯接口构成,CPU1和相关电路做为控制模块,其接受传感器信号,并将相关数据送给显示部分,结合设定参数,通过相关运算输出到I/O电路;CPU2作为显示模块,其任务是控制显示和人机接口,它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显示数据,并将人机接口设定的相关数据通过RS485接口送给控制部分;在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仅仅通过RS485接口联络;本实用新型显示部份的工作正常与否不影响控制部份的工作,这对工业设备控制过程很重要。同时由于显示部份和控制部仅通过RS485接口联接,便于分离系统,不需要采用多芯的长距离控制电缆,本实用新型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机械、纺织、印刷、航空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连接两模块的通讯接口构成。控制模块由CPU1、连接CPU1安装在机械主轴上的传感器及连接的CPU1的I/O电路和辅助电路组成;显示模块由CPU2及其连接的显示电路和人机接口电路组成。通讯接口可采用串行通讯接口、工业总线或TCP/IP通讯,本实施例采用串行通讯接口RS485。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具有各自的工作电源。
本实用新型中CPU1、CPU2可采用8位或16位单片机8051系列,显示电路和人机接口电路均采用现有成熟电路,辅助电路包括掉电保护电路、存储电路,掉电保护电路、存储电路均采用现有成熟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大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壳侧开门的锤式破碎机
- 下一篇:家用生物质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