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3L/1.5L汽油发动机机体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5711.6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强;夏顺礼;章家续;杨志恒;段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 | 分类号: | F02F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3 1.5 汽油 发动机 机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1.3L/1.5L汽油发动机的机体。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机体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机体内外安装着内燃机所有的主要零部件和附件。机体在内燃机运转时承受很复杂的负荷,因此机体的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它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既不能发生裂纹和损坏,也不能出现过大的变形。尤其是机体与气缸盖的结合处、气缸筒和气缸套、主轴承座等处,若刚度不足会产生气缸密封失效、摩擦副磨损加剧、机体纵向振动加剧、机体产生附加应力等严重后果,同时缸孔如果变形过大将影响颗粒的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满足汽油机欧IV排放要求、最大功率可达到65-80Kw、满足A级车以及部分B级车需要的1.3L/1.5L汽油发动机的机体。
具体的结构改进方案如下:
一种1.3L/1.5L汽油发动机的机体,包括高磷铝合金压铸而成的直列4缸、龙门式机体,五档全支撑主轴承形式,机体的气缸孔内设有缸套,气缸孔外侧的机体上设有开式水套,缸盖螺栓孔布置在水套外侧。
该机体基本铸造壁厚D为4~5mm;
机体的整体尺寸:长度L为375.1mm、宽度W为380.5mm、高度H为280mm;机体下平面低于曲轴中心线,两者之间的距离H1为75mm;
气缸孔中心线与主轴承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机体主轴承孔D4为φ50mm,带主轴瓦的孔径为φ46mm;
所述缸套孔径D1为φ74.5~φ75.5mm,缸心距D2为83mm,缸孔之间的最小壁厚为8mm,缸套壁厚度D3为2.7mm、缸套高度H2为122mm;
所述开式水套的深度D6为55~65mm;
机体左右外侧面的高度和宽度方向设有三条以上加强筋。
所述缸套为铝包容高磷铸铁干式缸套。
机体上的缸盖螺栓孔和主轴承盖螺栓孔纵向位置对应。
所述缸盖螺栓孔为深的沉头孔,沉头孔的孔深D5为50-60mm。
机体右侧面有三个螺纹孔搭子和一个曲轴轴向定位销孔。
该款发动机机体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该机体体积小,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在机体的左右侧面都有较多的加强筋,这样可以提高整机的强度和刚度,减小缸孔的变形,从而改善了颗粒的排放,并且对降噪和燃油消耗有一定的效果。
2)机体采用基本厚度为2.7mm的铝包容干式高磷缸套。
3)缸盖螺栓孔采用50~60mm(D5)深的沉头孔设计,这样的优点是更有利于缸垫的压力均匀分布和减小机体顶面变形,从而保证了整机的良好密封性能。
4)缸盖螺栓孔和主轴承盖螺栓孔在曲轴轴向尺寸相同的设计方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缸体纵向变形,从而也改善了排放。
5)采用深55~65mm(D6)的开式水套,并将缸盖螺栓孔布置在水套外侧,降低因缸盖螺栓拧紧力矩造成的缸孔变形。
6)在机体右侧面设计三个螺纹孔搭子和一个定位销孔,以安装动力转向泵安装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气缸孔中心线与主轴承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剖视图,
图4为机体顶端面视图,
图5为机体顶端面视图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说明附图,一种1.3L/1.4L汽油发动机的机体包括高磷铝合金压铸而成的直列4缸、龙门式机体1,机体1的气缸孔内安装有缸套2,气缸孔外侧的机体1上设有开式水套3。
机体的基本铸造壁厚D为4~5mm;
机体的整体尺寸:长度L为375.1mm、宽度W为380.5mm、高度H为280mm,见图1、图2。
机体下平面低于曲轴中心线,两者之间的距离H1为75mm,见图2;
气缸孔中心线与主轴承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见图3;
所述机体主轴承孔D4为φ50mm,带主轴瓦的孔径为φ46mm,见图2;
所述缸套孔径D1为φ74.5~φ75.5mm,缸心距D2为83mm,缸孔之间的最小壁厚为8mm,缸套壁厚度D3为2.7mm、缸套高度H2为122mm,见图3;缸套为铝包容高磷铸铁干式缸套。
所述开式水套的深度D6为55mm,最深可至65mm,见图5;
机体左右外侧面的高度方向设有五条加强筋,宽度方向设有三条加强筋,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