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5546.4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5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付新;武元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试验仪器总厂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传感器 引出 中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力学试验中的电动振动试验装置,具体涉及电动振动试验装置上的一种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
背景技术
振动试验台是一种对产品或部件进行模拟试验的设备,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用振动传感器采集振动试验台的夹具、台面和待测试件的振动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仪。
目前振动试验传感器在传输数据时的引出线都是采用直接和控制仪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有三个缺陷,其一,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按照具体的试验要求,设置相应数量的传感器和信号线,这种频繁的传感器和信号线连接的拆装很容易造成混乱,往往给数据的采集带来麻烦;其二,由于控制仪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放置在隔音室或其它离振动台体较远的地方,造成传感器信号线较长;其三,试验时由于传感器数量多,并且传感器到控制仪的信号线的不固定,容易造成信号线松动甚至损坏引起系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目的是将传感器上引出的信号线经中转结构进行转接,使从中转结构至控制仪间的信号线可以预先固定在可靠位置上,以此提高传感器连接的可靠性,进而使系统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由对应传感器信号线数量的同轴连接器构成,每个同轴连接器由一个具有双通性能的插座和两个插头组成,插座通过支架固定在振动试验台台体上,两个插头分别插装在插座上,其中,一个插头通过信号线与振动传感器连接,另一插头通过信号线与控制仪连接。
1、上述方案中,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有BNC系列、F系列、RCA系列、SMA系列、N系列和L9系列,可优选的是BNC系列同轴连接器。
2、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具有双通性能的插座是指双通同轴连接器插座或者三通同轴连接器插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在设置振动试验装置时就可将同轴连接器到控制仪的间信号线预先经电缆槽固定安装好,保证了传感器线缆即使长度增加也不易受到破损而引起系统失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试验时只要用带插头的信号线将传感器与对应的同轴连接器插座对应连接即可,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振动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振动传感器;2、BNC同轴连接器插座;3、支架;4、信号线;5、信号线;6、振动试验装置台体;7、BNC同轴连接器插头;8、BNC同轴连接器;9、振动试验装置的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振动传感器引出线中转结构,由对应传感器信号线数量的BNC同轴连接器8构成, 图中举例BNC同轴连接器8为两个,这两个BNC同轴连接器8由一个双通的BNC同轴连接器插座2和两个BNC-同轴连接器插头7组成,BNC同轴连接器插座2通过支架3固定在振动试验装置台体6上(一般可设于振动试验装置台体6的侧部等不易碰触处)。而两个BNC同轴连接器插头7分别插装在BNC同轴连接器插座2上,一个BNC同轴连接器插头7通过信号线4与振动传感器1连接,另一个BNC同轴连接器插头7通过信号线5与外部的控制仪(图上未示)连接。安装时,BNC同轴连接器8到控制仪的一段信号线5可以和振动试验装置的电缆9一起固定在专用电缆槽中固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试验仪器总厂,未经苏州试验仪器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