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双联绕线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5282.2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2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钱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2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双联绕线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绕线盘,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双线盘、且各单盘能单独收放线,双盘能同时收放线的电动绕线盘,属于电工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绕线盘动力一般为手摇驱动或电机驱动。在一些工作场合,如车载方舱、工程车或厢式车等各类工作车载着设备到室外工作时,需配备各种电缆,为了便于管理与使用这些电缆,必须在车内配置各种电缆盘。以往的电缆盘大多采用单盘结构,只能用于一种电缆的收放。而各类工作车常常需要配备多种线缆,如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等,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这些电缆有时需单独收放有时要同时收放,原来的单盘结构绕线盘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多种电缆能单独同时收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双盘电动电缆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动双联绕线盘,它包括:框架、支承轴、第一线盘,所述支承轴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线盘两侧相对中心内的盘片轴承,该支承轴的两端通过支承轴承、轴承座安装在框架上;该电动双联绕线盘还包括第二线盘、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减速传动装置、限制销;所述第二线盘与第一线盘并列设置在支承轴上;第一电磁离合器与第二电磁离合器分别安装在第一线盘的盘片和第二线盘的盘片的外侧中心,其内孔均套装在支承轴上;所述减速传动装置的主动件位于框架的底部,从动件与支承轴固定连接;所述限制销分别设置在框架的两端,其插销分别与第一线盘或第二线盘的制动孔相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动双联绕线盘,其中所述的第一线盘和第二线盘均为相同的组合式装配结构;衬圈两两相对地位于两盘片的相对内侧,其底面通过螺钉与所述两盘片固定连接,夹板固定连接在衬圈的外周,轴套穿过支承轴,其两端分别顶住盘片轴承的内圈。
前述的电动双联绕线盘,其中所述的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各自的主动块分别通过各自的导向平键与支承轴连接,各自的被动块的内孔通过轴套套在各自的主动块上,并通过各自的紧固件分别与第一线盘的盘片、第二线盘的盘片固定连接。
前述的电动双联绕线盘,其中所述的限制销包括:盖帽、螺钉、外壳、插销、弹簧;所述螺钉通过盖帽的外端与插销的里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里端径向与盖帽的内腔间隙配合,所述外壳的内孔与插销的台阶外径间隙配合,弹簧容纳在由外壳的内孔与插销的台阶构成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双联绕线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操作省时省力、易于保养维护。双盘既可同时收放线,又可单独收放线,特别适合室外流动作业的各类工作车收纳各种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电磁离合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限制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双联绕线盘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线盘7A、第二线盘7B并排安装在支承轴4上,支承轴4依次穿过各自设置在第一线盘7A、第二线盘7B两侧相对中心内的盘片轴承5,该支承轴4的两端通过安装在轴承座3中的支承轴承41支承在框架1上。
本实施例的第一线盘7A和第二线盘7B均为相同的组合式装配结构,衬圈74两两相对地位于两盘片7A1、7B1的相对内侧,其底面通过螺钉74与所述两盘片7A1、7B 1固定连接,夹板73固定连接在衬圈74的外周,轴套6穿过支承轴4,其两端分别顶住盘片轴承5的内圈,盘片7A1、7B1上的观察窗可用来观察线缆缠绕或释放时的排线状况。
第一电磁离合器8A与第二电磁离合器8B面面相对地套装在支承轴4的中部,位于第一线盘7A和第二线盘7B的相对内侧之间,第一电磁离合器8A、第二电磁离合器8B各自的主动块82分别通过各自的导向平键89与支承轴4连接,各自的被动块83的内孔通过轴套84套在各自的主动块82上,各自的被动块83通过各自的螺栓85、垫圈86、螺母87、定位销88分别固定在第一线盘7A的盘片7A1和第二线盘7B的盘片7B1的外侧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2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透传时隙复用设备网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UPS用EMI磁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