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件变位翻转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300.3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9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1/10 | 分类号: | B25H1/10;B23Q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变位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变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大型工件在加工时根据工序的要求需要翻身变位,例如GE机车机体在数控加工中心上加工时,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分别好几次装夹加工。为了达到和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必须将工件在变位翻转架上进行翻转变位。目前采取由行车将工件吊到翻转架上,在翻转架上实施工件翻身,再由行车将工件吊到机床上继续加工。目前使用的翻转架是一种链式翻转架,采取的是柔性翻转。采用此种翻转架,工件在翻转过程中往往产生碰伤现象,对表面要求较高工件,一旦表面碰伤,往往造成后续工序的质量问题。而且目前的链式翻转架对重达8吨、长约4m的GE机车机体的翻身是无能为力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适宜特大工件平稳变位的工件变位翻转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底架,底架上设有固定座和导轨,导轨上设有由移动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的移动座,固定座和移动座的相对面上分别连接有主动回转件和从动回转件,主动回转件上连接有主动夹装件,从动回转件上连接有从动夹装件,上述主动回转件由回转驱动机构带动回转。
所述主动回转件包括内圈、外齿回转盘以及均匀排列在内圈与外齿回转盘之间的钢球,所述从动回转件包括内圈、无齿回转盘以及均匀排列在内圈与无齿回转盘之间的钢球;上述主动回转件的内圈固定在固定座上;上述从动回转件的内圈固定在移动座上。
所述主动夹装件包括主动夹装盘、主动平衡盘及连接主动平衡盘和主动夹装盘的主动连接件,上述主动平衡盘固定连接在主动回转件的外齿回转盘上;所述从动夹装件包括从动夹装盘、从动平衡盘及连接从动平衡盘和从动夹装盘的从动连接件,上述从动平衡盘固定连接在从动回转件的无齿回转盘上。
所述主动夹装盘的四个角上各设有搭子;从动夹装盘的四个角上各设有搭子。
所述回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构和小齿轮;电机减速器机构设置在固定座的腔内,其输出轴伸出固定座,小齿轮连接在电机减速器机构输出轴上,小齿轮与上述主动回转件的主动外齿回转盘啮合。
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有两对滚动轮。
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构、小齿轮、过渡齿轮和大齿轮;电机减速机构设置在移动座的腔内,其输出轴伸出移动座,小齿轮连接在电机减速机构输出轴上,大齿轮连接在滚动轮轴中部,过渡齿轮啮合于小齿轮与大齿轮之间,在移动座上设有轴承座,过渡齿轮的轴由轴承座内的两轴承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刚性夹装的方式,采用两夹装盘将工件夹装在其间,所以工件翻转平稳。由于主动夹装盘由回转驱动机构带动转动,所以能适宜特大工件的翻转变位。本实用新型采用由内圈、钢球和外齿回转盘或无齿回转盘组成的回转件来支撑,转动灵活,能降低驱动回转动作的电机功率,大大降低了能耗。本实用新型主动夹装盘、从动夹装盘与工件之间采用四点接触,与工件的连接牢靠。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主动夹装盘示图;
图4是从动夹装盘示图;
图5是移动驱动机构示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具有底架6,底架6上设有固定座1和导轨5,导轨5上设有移动座11,移动座11的底部设有两对滚动轮7。固定座1和移动座11的相对面上分别连接有主动回转件2和从动回转件12,主动回转件2上连接有主动夹装件3,主动回转件2由回转驱动机构4带动回转,从动回转件12上连接有从动夹装件13,移动座11由移动驱动机构14带动移动。
所述主动回转件2包括内圈2-1、外齿回转盘2-3、均匀排列于内圈2-1与外齿回转盘2-3之间的钢球2-2,所述从动回转件12包括内圈12-1、无齿回转盘12-3、均匀排列于内圈12-1与无齿回转盘12-3之间的钢球12-2;上述主动回转件2的内圈2-1固定在固定座1上;上述从动回转件12的内圈12-1固定在移动座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
- 下一篇:具有多阻尼的自动皮带张紧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