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轨防盗防锈紧固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762.2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3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凡 |
主分类号: | E01B9/04 | 分类号: | E01B9/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1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轨 防盗 防锈 紧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轨防盗紧固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轨防盗防锈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安装在铁轨的紧固件即螺母和螺杆位于铁轨表面,用通用的板手很容易从螺杆上将螺母拆除,使铁轨脱离枕木,对车辆的行驶造成安装隐患,并危害旅客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有许多防盗螺杆或螺母,如当螺母旋接在螺杆上锁紧后,将销钉固定在螺杆的孔内,使螺母不能在螺杆上转动,起到防盗作用。还有的防盗螺杆螺母,是在螺杆与螺母之是设有棘轮棘爪机构,当螺母紧固在螺杆后,棘爪顶在棘轮上,而无法将螺母拆除。目前公开的防盗螺杆螺母连接结构,均存在着加工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螺母紧固在螺杆上后,就成为永久性固定,在进行维修时只能采用切割的方式,而增加维修的工作量。再则,由于安装铁轨上的螺杆以及螺母均暴露在外部,长期受雨淋、灰尘、风沙等影响,易使螺母和螺杆锈蚀,缩短紧固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起到防盗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铁轨防盗防锈紧固组件。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轨防盗防锈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垫圈、防水盖和螺杆,所述的螺母的内孔设有与螺杆相配的螺纹,螺母的外周边是等分五边形以上的单数边形;所述的垫圈为筒型垫圈,且筒型垫圈中部的通孔与螺杆相配,垫圈筒壁的端面高出螺母端面15~20mm,螺母放置在垫圈内并旋接在螺杆上,且螺母外周边的外切圆与垫圈筒壁内圈之间的距离在3~10mm,底部具有开口的防水盖紧套在筒壁的外圈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本实用新型的铁轨防盗防锈紧固组件由螺母、垫圈、防水盖和螺杆构成,而该垫圈为中部具有通孔的筒形结构,因此当螺杆穿过垫圈的通孔后,螺母旋接在螺杆上,由于螺母的端面底于垫圈的端面,加之螺母的外周边为单边不对称结构,采用通用工具如六角板手、套筒扳手、管子钳以及手钳等都不能伸到垫圈内拆除螺母,既使用管子钳夹住垫圈的外周壁,也不会使螺母松下,起到较好的防盗作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2、具有防锈、防尘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垫圈采用筒形结构,因此可在垫圈内涂塞防锈的油脂,使垫圈形成一个油杯,将螺杆和螺母长期浸润其中而起到防锈作用,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也能方便拆除螺母进行维修。加之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防水盖,该防水盖是包覆在垫圈筒壁的内圈,使垫圈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有效地防止雨水、沙石、尘屑等进入垫圈内,延长紧固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且也使得外观整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去掉防水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图1去掉防水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防水盖,2—螺母,3—螺杆,4—垫圈,5—铁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铁轨防盗防锈紧固组件,包括螺母2、垫圈4、防水盖1和螺杆3。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螺母2的内孔设有与螺杆3相配的螺纹,螺母2的外周边是等分五边形以上的单数边形,见图3所示,螺母2的外周边是等分的五边形,或如图4所示,螺母2的外周边是等分的七边形,与常规的螺母外形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垫圈4为筒型垫圈,筒型垫圈中部的通孔与螺杆3相配,螺杆3穿过弹簧垫圈、铁轨5和垫圈4的通孔后,螺母2放置在垫圈4内并旋接在螺杆3上,垫圈4筒壁的端面高出螺母2端面15~20mm,且螺母2外周边的外切圆与垫圈4筒壁内圈之间的距离在3~10mm,最好控制在5~8mm之间,只能采用专用工具对螺母2进行安装和拆卸,以达到防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垫圈4的外部还安装有一个防水盖1,该防水盖1的底部具有开口,防水盖1紧套装在垫圈4筒壁的外圈上,使垫圈4内形成一个空腔,不仅可在该空腔内安装油脂,对螺杆3及螺母2起到防锈和防尘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盖1可采用聚乙烯等注塑成底部具有开口的盖子,防水盖1的底面与垫圈4底面持平。
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防锈紧固组件不仅可用于铁轨,还可用于桥梁、铁塔、车辆等设施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凡,未经李玉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板电镀工艺夹具
- 下一篇:快组修式垂送薄板蚀刻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