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626.X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1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廖芳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0 | 分类号: | H01R13/00;H01R33/74;H01R1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一种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组件如中国专利公告第2629252号及第2609213号所公开的,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覆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盖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容设于端子收容槽中,其设有分别与晶片模组和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上、下端子面。将绝缘本体置于印刷电路板上以使导电端子下端子面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再将晶片模组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以实现晶片模组与导电端子上端子面的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晶片模组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盖体一般卡扣于绝缘本体上表面,这种结构能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吸取装置通过吸取盖体光滑的上表面从而实现移动;第二:由于盖体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其能阻止外部污染物或者外力污染和损伤导电端子的上端子面。然而,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盖体通常仅在其一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卡扣于绝缘本体的扣勾。当绝缘本体及其内设端子的总重量过大时,吸取装置通过吸取盖体光滑的上表面时,容易发生绝缘本体晃动,甚至盖体与绝缘本体分离。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能保证吸取板紧密扣合于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收容槽;该电连接器还设有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吸取板,其中,吸取板的侧边都向下延伸设有卡勾,绝缘本体上相应地设有收容卡勾的凹槽。
相对于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吸取板的侧边都向下延伸设有卡勾,故,吸取板与绝缘本体扣合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吸取板另一角度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未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2、容置于绝缘本体2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扣合于绝缘本体上的吸取板3。
绝缘本体2大致呈矩形,其设有底壁21、自底壁21向上延伸的四个侧壁22。四个侧壁22与底壁21共同组成一收容晶片模组的收容空间20。贯穿绝缘本体2底壁21上、下表面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未图示),每一个导电端子分别容设于每个端子收容槽中。绝缘本体2相邻两侧壁22朝向收容空间20设有若干弹性臂221以固持晶片模组,与弹性臂221相对应的侧壁22相应设有若干凸块223以抵接晶片模组。导电端子设有分别电性连接晶片模组和印刷电路板的上、下端子面(未图示),且上、下端子面分别与绝缘本体2上、下表面相对应。
吸取板3大致为板状构造,其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2上表面的主体部30及位于主体部30四侧的拾取部32,拾取部32两侧设有与主体部30相隔一定距离的弹性部34。弹性部34末端向下延伸设有用于卡扣绝缘本体2的凹槽224中的卡勾36,卡勾36包括与弹性部34相连的延伸部360及自延伸部360末端朝向主体部30凸伸的凸出部362。主体部30朝向绝缘本体2凸伸出若干用于定位的凸肋302,且主体部30上表面是光滑设置的,吸取装置(未图示)可通过吸取主体部30上表面以移动绝缘本体2。
组装时,先将导电端子分别对应的植入绝缘本体2中的端子收容槽中,再将吸取板3通过卡勾36卡扣于绝缘本体2上,此时,卡勾36的凸出部362卡扣于绝缘本体2上的凹槽224中。这样由于在吸取板3的侧边都向下延伸设有用于扣合于绝缘本体2的卡勾,故,即使绝缘本体2及其内设端子的总重量过大时,吸取装置3通过吸取盖体光滑的上表面时,也不会发生绝缘本体2晃动,更不可能出现吸取板3与绝缘本体2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磨不锈钢复合粉碎辊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