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瓶车的后驱动桥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2816.8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庞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东风昌河车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集思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剑 |
地址: | 7270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瓶车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电瓶车的后驱动桥。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电瓶车所采用的后桥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轻微型汽车后桥,其存在电机必须与汽车变速箱连接,运动传递连接过多,功率损失过大,且噪音大、传动寿命短,电动车本身重量过大,直接影响电动车的运行时间。另一种为进口铝箱体高尔夫后桥,其连接方式为分段式连接,此类后桥在使用过程中箱体容易产生变形,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铝箱体电瓶车后驱动桥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其采用了铸铁减速器箱体与半轴套管用螺栓连接,此驱动桥相对自重小、承载力大,增大安全系数,合理布置了传动机构,改善润滑性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此驱动后桥连接简单、维修方便、耗能更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即电瓶车的驱动后桥它由主减速器、半轴套管及半轴组成,主减速器的联接法兰直接与电机的连接止扣相连接并用螺栓紧固,利用电机输出轴带动主减速器输入轴传动力,主减速器与半轴套管采用螺栓紧固联接,两者之间用密封胶密封以防漏油,半轴轴承压盖、制动器底盘与半轴套管两端用螺栓紧固联接,半轴一端与半轴齿轮相连,半轴轴承压盖同时将制动器底盘固定在半轴套管外端,限制半轴另一端(含半轴上装的轴承,压装上的外挡圈)从半轴套管内外窜,半轴套管两端内装油封及油封保护套,主减速器包括输入轴(I轴)、II轮、II轴、大轮、主减速器壳和差速器,输入轴通过主减速器壳内腔体内的轴承座内镶装的轴承支承,主减速器腔体内的齿轮轴、齿轮采用横向排列,结构紧凑,输入轴所用的轴承为深沟球轴承,其装配时的齿轮间隙是不可调整的,大轮与差速器是通过螺栓涂抹厌氧胶紧固连接,形成一个组合体,组合体内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和半轴齿轮采用普通差速结构,差速器的两端用两个深沟球轴承支承在主减速器腔体内的两个轴承座上,在主减速器腔体内的轴承座上放有调整垫圈,通过加装调整垫圈来限制差速器横向窜动及保证合理间隙,电机与后桥连接时电机在半轴套管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外型体积小、美观、效率高、寿命长、噪音小、整车装配空间要求低、维修方便、承载力好等优点,运转部件润滑性能好,整体后桥连接面少,减少产品装配使用时易出现的错、漏、脏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用于电瓶车的后驱动桥总成图
附图2为一种用于电瓶车的后驱动桥主减速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1是制动鼓,2是制动盘,3是半轴轴承压盖,4是半轴内挡圈,5是半轴轴承,6是半轴油封,7是半轴外挡圈,8是半轴油封保护套,9是左半轴套管,10是左半轴,11是主减速器,12是加油口垫片、螺塞,13是排汽塞总成,14是右半轴,15是右半轴套管,16是底盖,17是放油口垫片、螺塞,18是减速器壳体,19是输入轴(I轴),20是轴承,21是挡圈,22是油封,23是衬套,24是隔套,25是轴承,26是II轮,27是键,28是II轴,29是堵盖,30是调整垫圈,31是轴承,32是轴承压盖,33是差速器壳,34是大轮,35是行星齿轮轴,36是行星齿轮,37是半轴齿轮,38是双头螺栓、弹垫、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先从主减速器(11)的加油口向后桥壳内加注适量的齿轮油,然后安上后加油口垫片、螺塞(12)及排汽塞总成(13)。
电瓶车的驱动后桥的主减速器的联接法兰直接与电机的连接止扣相连接并用螺栓紧固,利用电机输出轴带动主减速器(11)输入轴传动力,主减速器(11)与半轴套管(9、10)采用螺栓紧固联接,两者之间用密封胶密封以防漏油,半轴轴承压盖(3)、制动器底盘与半轴套管(9、10)两端用螺栓紧固联接,半轴轴承(5)压盖(3)同时将制动器底盘固定在半轴套管(9、10)外端,限制半轴另一端含半轴上装的轴承(5)、压装上的外挡圈(7)从半轴套管内外窜,半轴套管(9、10)两端内装油封(6)及油封保护套(8),主减速器(11)包括输入轴(I轴)(19)、II轮、II轴(28)、大轮、输入轴通过主减速器壳(18)体内的轴承座内镶装的轴承支承,主减速器(11)腔体内的齿轮轴、齿轮采用横向排列,电机与主减速器(11)连接,电机输出轴与输入轴(I轴)(19)连接,带动输入轴I轴(19)旋转,输入轴I轴(19)带动II轮(26)旋转,再由II轮(26)带动II轴(28)旋转,II轴(28)与大轮(34)啮合转动,从而带动大轮(34)与差速器(33)整体旋转,通过行星齿轮(36)、半轴齿轮(37)啮合将动力分别传与左半轴(10)、右半轴(14)转动。在后驱动桥须停止时,是由制动盘(2)与制动鼓(1)产生摩檫来实现的。倒退时,由电机反转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东风昌河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东风昌河车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