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体式金属线索张力补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408.0 | 申请日: | 200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7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史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尧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金属 线索 张力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线索张力补偿器,采用无源自适应方式,属铁路供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张力补偿器,是自然环境温度变化时调节线索张力的重要装置。国内外目前采用滑轮组加坠砣块的张力补偿方式居多,问题是占用空间大,特别在隧道、桥梁上安装既复杂投资又大,在铁路沿线经常还发生坠砣块丢失的情况,还有刮风时坠砣摆动容易造成重复载荷,导致断线事故发生。近年新出现了几种液压式张力补偿装置,中国专利ZL9424331.9、ZL96202091.5、ZL99234670.3等公开介绍过。这几种装置能在狭小净空环境中使用,自身重量也有所减轻,但存在的问题:一是系统密封不好,有漏油现象发生,影响补偿器的功能和效率。再就是结构布置复杂工艺性差,导致成本较高售价贵,所以没能在电气化铁道上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并体式金属线索张力补偿器,采用无源自适应技术,装置内部填充一种具有粘弹性、易密封、可流动、不泄漏的高分子弹性体作传动介质,完全保证实现张力补偿器的功能和效用。把动作缸和蓄能瓶并体布置,承吊环悬挂承载补偿器重量,刻度尺固定在螺帽上,使整体结构布置简单、实用、工艺性强、成本低、易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并体式金属线索补偿器,它包括连接头、杆套、螺帽、盒式刻度尺、密封、动作缸、活塞式动作杆、卡箍、承吊环、尾接头、通气孔、充气阀、敏温涂层、感温气体、感温包、蓄能瓶、高分子弹性体、压力表、充填口、通流管等组成。具体结构形式布置为:蓄能瓶和动作缸用卡箍固定为一个整体,中部装有承吊环;活塞式动作杆密封在动作缸内,通流管连通动作缸与蓄能瓶组成独立密闭系统;蓄能瓶里下部装有感温包内部充填感温气体,上部通过充填口装入高分子弹性体,颈部安有压力表;连接头上螺孔与外部线索相连,另一端与活塞式动作杆头部相连,动作杆上套有伸缩杆套;螺帽旋在动作缸头部,左面安有盒式刻度尺,盒式刻度尺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头上用来测量动作杆伸缩长度;尾接头与动作缸下端相连其左面留有通气孔,尾接头上的螺孔与外部锚柱相连;蓄能瓶外表面涂有敏温涂层。
并体式金属线索张力补偿器的工作过程是:在环境温度升高时通过敏温涂层将温感传到蓄能瓶内,使感温包内气体受热膨胀,在内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蓄能瓶里的高分子弹性体经过通流管流入动作缸,使活塞式动作杆回缩吸收连接在连接头外部的接触线或承力索因温度升高而产生的长度变化部分;在外部环境温度降低时通过敏温涂层将温感传到蓄能瓶内,使感温包气体遇冷收缩,在内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动作缸里的高分子弹性体经过通流管流入蓄能瓶,使活塞式动作杆伸出,对连接在连接头外部的接触线或承力索因温度降低而产生的长度变化部分进行补偿。通过合理、准确的感温气体和高分子弹性体充填参数选择,是活塞式动作杆的伸缩量恰好等于线索因温度升降所引起的长度变化量,并保证其张力恒定。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无源自适应技术方式,以并体组合结构为主体,利用高分子弹性体粘弹性、易密封、可流动、不泄漏的特性为技术支撑,同已公开的相似或相近专利比,具有功能可靠、结构简单、科技含量高、成本低、实用性强、易广泛推广的特点。能够满足电气化铁道高速重载运营设备的使用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因用地昂贵、下锚空间小、要求张力补偿精度高也能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头2.杆套3.螺帽4.盒式刻度尺5.密封6.动作缸7.活塞式动作杆8.卡箍9.承吊环10.尾接头11.通气孔12.充气阀13.敏温涂层14.感温气体15.感温包16.蓄能瓶17.高分子弹性体18.压力表19.充填口20.通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尧,未经史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柴油作冷却液的柴油机
- 下一篇:多功能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