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黏度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223.5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9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矽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12 | 分类号: | G01N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黏度测试装置,特别指针对工业材料物质黏度质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欲利用电子式推拉力计测试物质(如锡膏的胶滞性物质)的黏度,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先用手拿或以简易型电子式推拉力计去压、拉测试物质,从压力峰值与拉力峰值,再转换成测试物质的黏度值。
虽然以手动或简易计器的方式量测待测物质,也能使测试物质黏度达到被量测的功能,但是在简易的条件下,只能取得粗略的测试数据,压力与拉力的稳定性都难以准确掌控,因此所转换成测试结果黏度值的不准确性随之增加且数据数据应用的多元性也完全丧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黏度测试装置,利用自动且稳定的方法以取得被测物的物质特性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同时精确完成黏度测试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黏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10),所述的壳体(10)内部设有一轨道(11)以进行一线性位移运动;
一测试部(20),所述的测试部(20)更包括一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1)以及一感测单元(22),测试部(20)放置在所述的轨道(11)上,而连接在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1)下端的感测单元(22)包括一感测杆(221)以及一感测头(222),所述的感测头(222)连接在感测杆(221)的下端,所述的感测杆(221)连接在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1)的下端;
一测试平台(30),所述的测试平台(30)包括一本体(31)与一内平台(34),所述的内平台(34)更包含至少二个固定夹(311、311’),一位置调整部(33),所述的测试平台(30)位于测试部(20)的下方,所述的位置调整部(33)结合在前述的本体(31)上;
一对位引导器(40),所述的对位引导器(40)连接在壳体(10)上,其发出可见光线,以提供测试平台(30)精确放置方位;
一控制器(50),所述的控制器(50)连接在壳体(10)上,控制测试部(20)移动方向与力量与控制对位引导器(40),以及传输测试部(20)的测试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除有上述的构成与功效外,其推拉力装置、轨道与对位系统,为可程序化控制,故可利用计算机系统设定控制参数,以控制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达到自动化与数据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感测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测试平台的实施例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轨道;20-测试部;21-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2-感测单元;221-感测杆;2211-容置部;2212-连接部;2213-连接环;2214-挡止部;2215-弹性部;222-感测头;2221-磁性端;30-测试平台;31-本体;311、311’-固定夹;32-测试片;33-位置调整部;34-内平台;35-纵向微动调整装置;351-微动调整钮;353-纵向轨道;37-横向调整装置;371-横向轨道;373-调整杆;40-对位引导器;50-控制器;51-输出入端;60-处理装置;70-位置调整平台;71-调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其中包括:
一壳体10,所述的壳体10内部设有一轨道11以进行一线性位移运动;
一测试部20,所述的测试部20包括一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1以及一感测单元22,所述的测试部20放置在所述的轨道11上移动,而连接在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1下端的感测单元22更包括一感测杆221以及一感测头222,所述的感测头222连接在感测杆221的下端,所述的感测杆221连接在电子式推拉力装置21的下端;一测试平台30,所述的测试平台30包括一本体31、一内平台34位于本体31中央,其与本体31间周缘具有一定宽度的间隙,所述的内平台34进一部包含至少二个固定夹311311’在其上方两侧,一位置调整部33,所述的测试平台30位于测试部20的下方,所述的固定夹311311’位于平台上方两侧;一对位引导器40,所述的对位引导器40连接在壳体10上,其可发出可见光线,以提供测试平台30精确放置方位;一控制器50,所述的控制器50连接在壳体10上,可控制测试部20移动方向与力量与控制对位引导器40,以及可传输测试部20的测试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矽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矽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