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幅聚酰亚胺基底机械式冲孔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4627.6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冯煜东;王志民;郭润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6F1/14 | 分类号: | B26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730000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幅 聚酰亚胺 基底 机械式 冲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机械式冲孔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宽幅聚酰亚胺基底机械 式冲孔模具,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酰亚胺二次表面镜产品要求具备一定的通气孔,通气孔 除了用于多层隔热材料的放气外,还具有防静电膜接地通路的作用。基底材料 在镀膜之前必须完成冲孔工序。冲孔图样设计中,为了兼顾透气能力和热控性 能,需要设计孔径和孔心距,以保证开孔面积比不超过0.5%。
采用机械式冲孔的方法进行1.2m幅宽聚酰亚胺基底的冲孔比采用10.6μm 红外激光冲孔装置可以改善冲孔外形难看,孔形不规整,孔边缘发黑,而且基 材变形严重等缺陷。另外,机械式冲孔方式的冲头可更换以便调整孔径,并通 过设计加工无油部件,提高冲孔速率和简化冲头更换程序。在机械式冲孔过程 中,冲孔模具的好坏是保证冲孔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精确的模具的设计和加 工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使冲孔过程基膜不受任何冲击等机械损伤的同时,提高了大 面积聚酰亚胺基底冲孔效率低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对于不能采用激光式冲方法的塑料薄膜进行机械式冲孔,对冲孔模具进行 设计加工,满足聚酰亚胺基底镀膜前的冲孔要求。
本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传送系统
*冲孔系统
*废料收集系统
*控制系统
*框架结构
下面对各主要部分作介绍:
传送系统主要由卷带伺服电机、放带伺服电机、放带系统、卷带机构,前 后导带轮;张力调节装置;卷带长度测量的编码器;张力控制检测的光电对射 开关等组成。
模具部分主要由固定板、气缸、导柱、动模板、冲头压板、冲头、卸料板、 阴模及吸尘器组成。图3结构中,模具由螺钉固定在槽钢框架上,模具结构中 依次向下组成部分有动模板、冲头压板、冲头、卸料板导柱、卸料板、阴模部 分,这几部分由无间隙导柱通过螺钉连接,无间隙导柱下端通过螺钉与气缸连 接。
各部分详细连接关系如下:在纵轴方向上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无间隙导柱, 无间隙导柱11,13下端通过螺钉与一固定板相连,在固定板中间下端沿纵轴方 向用螺钉与导柱3相连,导柱14另一端与气缸相连。在两导柱上端依次从上到 下用螺钉与动模板、冲头压板、导柱20,22与卸料板相连。在冲头压板上均 匀分布46个冲头,冲头镶嵌在冲头压板正中,两者为紧密配合。动模板、冲头 压板上下固定在一起,冲头压板下部与卸料板通过卸料板小导柱相连。在冲头 压板与阴模之间有空隙放置薄膜。在阴模上沿纵轴方向上与冲头压板上冲头位 置相对应有46个通孔,通孔大小尺寸与冲头前端尺寸完全一致,两者应为无间 隙配合。
废料收集系统主要由收料盘、收料管、吸尘器等组成。
控制系统由行程开关、电器控制箱等组成,分体布置单独工作。
框架结构是由槽钢框架、轴承架、外箱体(喷塑)组成。
工作流程
聚酰亚胺薄膜冲孔设备的基本构成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
在无间隙导柱向下拉动动模板时,首先卸料板与阴模表面接触,在无间隙 导柱继续下拉运动中,冲头相对卸料板开始下移,随着聚酰亚胺薄膜被压紧, 冲头从卸料板孔中伸出,冲过聚酰亚胺薄膜,深入阴模中,完成冲孔动作。在 无间隙导柱带动动模板回位时,动模板与冲头上行,卸料板一直压着薄膜,使 冲头从薄膜中拔出,卸料板才在卸料板导柱的带动下,随动模板回位,完成一 次冲孔过程。
送料机构的动作过程是:冲头在上位时,卷带伺服电机、放带伺服电机同 时动作,前者卷带,后者放带,由卷带长度测量的编码器给出卷带伺服电机的 停机信号,保证寸动长度。当张紧轮位置在两个光电对射开关的中间,放带伺 服电机的转角按上次放带转角工作;当张紧轮位置在两个光电对射开关的上部, 放带伺服电机的转角在上次放带转角的基础上加大转角量;当张紧轮位置在两 个光电对射开关的下部,放带伺服电机的转角在上次放带转角的基础上减小转 角量;确保放带伺服电机所放带长随时自动调整。
主要技术参数
*所冲薄膜厚度25u
*所冲薄膜宽度1200mm
*薄膜卷内径3inch
*薄膜卷外径350mm
*冲孔直径1.5mm
*冲孔间距25mm
*冲孔速度20次/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4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
- 下一篇:水下金刚石绳锯机的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