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代苯甲酰胺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303669.8 申请日: 2007-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1182315A 公开(公告)日: 2008-05-21
发明(设计)人: 杨新玲;李映;凌云;崔紫宁;胡君;苗宏建;陈馥衡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07/42 分类号: C07D307/42;A61K31/341;A61P35/00;A01N43/08;A01P3/0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朋飞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取代 甲酰胺 甲酸 甲酯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取代苯甲酰胺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在作为农用杀菌剂及医用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针对明确的靶标,设计专一的抑制剂是当今农药、医药生物合理设计研究热点,对于开发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和昆虫表皮特有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存在于哺乳动物及植物中,因此,它是一个安全、高选择性的靶标,任何能干扰几丁质生物合成或沉积的物质都会对真菌和昆虫造成影响而对哺乳动物安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寻找和合成具有此类特性的药物。因而,抑制几丁质合成的物质成为农药及医药研发的热点,并先后有许多商品化品种问世。

目前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主要包括两大类:苯甲酰脲类及核苷肽类。苯甲酰脲类化合物是20世纪70年代Philips-Duphar公司在筛选除草剂时意外发现,此类化合物还有除虫脲(Insecticidal urea or thioureaderivatives US3933908)、灭幼脲(Synthesis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of 1-(2,6-Disubtituted benzoyl)-3-Phenylureas,a New Class ofInsecticides.I.1-(2,5-Dichlorobenzoyl)-3-phenylureas J.Agric.FoodChem.,1973,21(2):348-354)、氟幼脲(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Studies of Benzoylphenylurea Larvicides Pestic.Biochem.Physiol.,1989,33(2):144-157)、伏虫隆(Radiosynthesis of[benzoyl-3,4,5-3H]Diflubenzuron by a Route Applicable to OtherHigh-Potency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J.Agric.FoodChem.,1988,36(1):178-180)以及2000年韩国Dongbu Hannong公司在布莱顿植保会议上介绍的DBI-3204(2000年英国布莱顿会议农药新品种与展望  新农药,2000,4:15-16)等,这类化合物多作为杀虫剂使用。

在此系列化合物脲桥的结构优化中,有脲桥杂环类和杂原子类,虽没有传统脲桥,但它们结构相似、作用机理相同,仍属于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如灭虫唑(QSAR and Molecular Shape Analyses of ThreeSeries of 1-(phenylcarbamoyl)-2-pyrazoline Insecticides J.Agric.FoodChem.,1994,42(2):374-380)、灭幼唑(The Effect of Selected UVAbsorber Compound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yrethroid InsecticidesApplied to Cotton Fabric Screens Pestic.Sci.,1990,28(4):345-355)、苯甲酰基胍类化合物及硫脲类化合物(昆虫生长和发育调节剂用作杀虫剂-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  农药译丛,1989,11(4):13-21;US5886221)。

此外,一些苯甲酰脲类化合物还具有杀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1-(4-氯苯甲酰基)-3-[5-(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脲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24(1):71-74;Synthesis and antitumorevaluation of benzoylphenylurea analogs Bioorg.Med.Chem.Lett.,2004,14(9):2213-2216)。

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近年来已有发现表明某些昆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如小菜蛾(小菜蛾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68(4):16-18),此外,它对甲壳纲类的节肢动物和某些益虫有毒杀作用(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2001,40(4):6-12),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因此,仍需要开发结构新颖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3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