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检测10种食品微生物的装置及筛查诊断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301460.8 申请日: 2007-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1470115A 公开(公告)日: 2009-07-01
发明(设计)人: 万积成 申请(专利权)人: 万积成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G01N33/569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8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同时 检测 10 食品 微生物 装置 诊断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方便实用的利用颜色颗粒免疫层析法制备同时检测10种食品微生物的试纸及筛查诊断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样本。尤其是具备定量取样、科学分样的特点。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食品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要。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食品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等等而造成食品不合格。这就给人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不合格食品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微生物超标。2001年吉林市发生的学生豆奶中毒事件,就是因为生产企业擅自改变工艺参数,将杀菌温度由82℃降低到60℃,不仅不能起到灭菌的作用,反而促进细菌生长,直接造成微生物指标超标,致使大批学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岅岐肠杆菌、腊样芽胞杆菌、霍乱弧菌。

沙门菌又名副伤寒,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肠炎和败血症。肠炎多伴有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败血症患者则多起病急骤,畏寒发热,热型不规则或呈间歇热,持续1~3周。血中可查到病原菌,而大便培养常为阴性。此型如医治不及,可发生死亡。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核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致病的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局部破损皮肤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有局部皮肤化脓性感染,如疖、痈、伤口化脓、脓肿;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进食被该菌污染的食物而可引起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道内菌群失调,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所引起。

志贺氏菌又称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该病呈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病后仅有短暂和不稳定的免疫力,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引起该病爆发流行。

副溶血性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温度37℃、pH7.7左右、含盐3~4%的食物和培养基中发育良好,在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本菌对酸敏感,不耐高温,56℃时5分钟即可死亡。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冰箱中可存活70多天。本病多因进食染菌腌渍物所致。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于海水中,故海产品的染菌率较高。除食用未煮熟的鱼、虾、蟹类可引起中毒之外,肉、蛋、蔬菜等也可引起,这是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食不分,与海产品交叉污染引起的,也有由咸菜和食盐引起本菌食物中毒的。常集体发病。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为2~40小时不等,大多为10小时左右。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粪便呈洗肉水样或脓血样,里急后重不明显,发热轻,重者可有脱水、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大多数大肠杆菌对人体无害,但大肠杆菌O157:H7却是一种危险的病原。一般寄生在牛、羊等动物的肠道内以及土壤和污水中,它会释放毒素,感染者出现脱水腹泻或出血腹泻,高烧,并引起并发症,如尿血、脑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可致人死亡。感染首先可通过消费已被污染的牛奶和肉制品、甚至蔬菜和水果传播,在爆发期间可由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传播。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空肠弯曲菌最早于1909年自流产的牛、羊体内分离出,称为胎儿弧菌,1947年从人体首次分离同该菌。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引起发热、腹痛、血性便等症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积成,未经万积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