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机板音频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322.4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5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可友;何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6 | 分类号: | G06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机板 音频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机板音频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个人计算机主机板上,除了有中央处理器及南/北桥控制芯片组外,通常还设有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以对主机板输入/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现有的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例如ALC662型CODEC芯片),通常通过前板小卡连接器(ONBOARD FRONT PANEL HEADER)与一前板小卡连接,而前板小卡上则设有麦克风接口及耳机接口,将麦克风或耳机连接在前板小卡的对应接口上后,计算机产生的音频信号可通过耳机输出,外界的音频信号也可通过麦克风输入计算机。
参考图1,现有的主机板音频电路通常包括一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及一前板小卡连接器14,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包括一探测引脚S,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14包括一探测信号引脚7、一麦克风引脚6及一耳机引脚10,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14的探测信号引脚7与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的探测引脚S连接,麦克风引脚6及耳机引脚10分别通过一电阻接地。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14上安装有一前板小卡(图未示),所述前板小卡上设有麦克风接口及耳机接口,所述前板小卡在麦克风接口上连接一麦克风时使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14的探测引脚7与麦克风引脚6导通,而当耳机接口上连接一耳机时使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14的探测引脚7与耳机引脚10导通,由于与所述麦克风引脚6及耳机引脚10连接的两电阻的电阻值不同,因此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的探测引脚S在两种导通情况下获得的电流值也不相同,借此,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即可根据探测引脚S上的电流大小判断前板小卡上连接的是麦克风还是耳机,从而确定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的工作状态是音频输入还是音频输出。
但是,当前板小卡安装在前板小卡连接器上后,前板小卡会在主机板音频电路上产生串扰信号,由于麦克风引脚6及耳机引脚10分别通过电阻接地,而探测信号引脚7直接与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的探测引脚S连接,因此串扰信号会通过低阻抗路径传输到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通常情况下当前板小卡品质合乎音频规范要求时,所述串扰信号对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的影响不大,而当前板小卡品质较差时,其产生的串扰信号将影响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探测引脚S上的电流大小,从而导致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12无法分辨所述前板小卡的连接状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主机板音频电路,可去除前板小卡产生的串扰信号对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的影响。
一种主机板音频电路,包括一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及一前板小卡连接器,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包括一探测引脚,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包括一探测信号引脚、一麦克风引脚及一耳机引脚,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的探测信号引脚接地,麦克风引脚通过一第一电阻与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的探测引脚连接,耳机引脚通过一第二电阻与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的探测引脚连接。
上述主机板音频电路使前板小卡连接器的探测信号引脚接地,麦克风引脚及耳机引脚分别通过一电阻与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的探测引脚连接,即不影响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的自动探测功能,还可有效去除前板小卡产生的串扰信号,避免串扰信号影响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的探测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主机板音频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主机板音频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本发明主机板音频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22及一前板小卡连接器24,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22包括一探测引脚S,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24为一10PIN前板小卡连接器,其包括一探测信号引脚7、一麦克风引脚6及一耳机引脚10,所述前板小卡连接器14的探测信号引脚7接地,麦克风引脚6通过一第一电阻R1与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22的探测引脚S连接,耳机引脚10通过一第二电阻R2与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22的探测引脚S连接。
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音频编码解码器芯片22为ALC662型CODEC芯片,因此,根据设计规范,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20KOhm,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为39.2KOh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现代传媒通信技术进行广告精准营销的系统
- 下一篇:三维指向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