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其光耦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236.3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许铭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G02B6/26;G02B6/42;G02F1/13357;G02B26/08;G02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及其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耦合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开发与应用日益 增多,相应的,背光模组的尺寸也随之增大,所消耗的材料与功率也随之增 加。因此,在背光模组尺寸增大的同时,为保证液晶显示器轻、薄、能耗低 的优点,业界常采用减少光源数量等方式来减重、降耗及控制成本。但是, 此种方式又会导致背光模组的亮度及出光均匀性变差,从而影响液晶显示器 的视觉效果。目前,背光模组有直下式及侧光式两种,由于侧光式背光模组 更易于实现薄型化设计,使用较为广泛。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两 光源11、导光板12、光学膜片组13、反射片14、框架15及底板16。该两 光源11分别由冷阴极荧光灯管、反射罩及高压线(未标示)所组成,其分 别设置于导光板12两侧。该光学膜片组13包括第一扩散片133、增光片132 及第二扩散片131,其依次设置于导光板12上方,用于调整出光均匀性。该 反射片14设置于导光板12下方,用于将从导光板12下表面射出的光线反 射回导光板12内,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该框架15与底板16配合形成一 个腔体,用以容置上述元件。由于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发光原理是利用电子碰 撞惰性气体产生紫外线,紫外线照射灯管内壁的三原色荧光粉,激发其产生 并输出白色光,由于其所产生的白色光波幅较宽,将降低液晶显示器的色彩 饱和度,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且视觉效果好 的背光模组。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及一个导光板,该多个光源中包括至少一 激光源,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一个光耦合装置以及一个光转换装置;该光耦合 装置包括与上述激光源相对应的光纤与依次设置于光路上的至少一耦合透 镜与至少一准直透镜;该光纤与该至少一激光源耦合连接,并将该至少一激 光源产生的激光传输至耦合透镜准直后用于混光,混光后的复合光经准直透 镜准直后传输至光转换装置,并由该光转换装置转换后进入该导光板。光转 换装置为一多面体旋转反射镜,包括一反射部以及驱动该反射部以一定角速 度旋转的驱动部。光耦合装置相对于该多面体旋转反射镜共线设置,光耦合 装置输出的光射向多面体旋转反射镜,并被转换为扫描光束进入该导光板。 导光板为矩形,多面体旋转棱镜为八棱柱状,多面体旋转反射镜设置在导光 板边角处。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采用了至少一激光源,光耦合装置的光纤将该至少一 激光源发射的激光传输至耦合透镜准直后用于混光,从而得到所需颜色的 光,因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的特性,所以混光后的复合光具有较高的色彩饱和 度;混光后的复合光经光耦合装置的准直透镜准直后输出,并由光转换装置 转换后进入导光板内进一步散射,从而形成一均匀面光源,因此使背光模组 具有良好的出光均匀性;另外,激光还具有强度高的特性,从而使背光模组 具有较高的出光亮度。
本发明的光耦合装置与光转换装置可组合应用于各种尺寸的背光模组, 尤其在应用于大尺寸背光模组时,能够在保证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实现背 光模组轻、薄、能耗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光耦合装置的透视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光耦合装置的准直透镜的截面剖示图。
图5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多面体旋转反射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光路示意图的局部VII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三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四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的局部XI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五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背光模组组装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2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模制品,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下一篇:制备κ-角叉菜聚糖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