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候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201750.5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5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明;杨素波;段大福;曾建华;张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武森涛 |
地址: | 61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候钢用连铸 结晶器 保护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水连续铸钢用结晶器保护渣,特别涉及一种耐候钢连铸用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炼钢及连铸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耐候钢(包括09CuPRE、09CuPTiRE、09CuPCrNi等钢种)由于含有Cu、Ti、Cr及Ni等裂纹敏感元素,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容易产生裂纹、渣坑等缺陷。连铸过程中,在结晶器采用保护渣是控制连铸坯表面质量,保证连铸顺行必不可少的手段。结晶器保护渣的主要作用如下:1、在结晶器与铸坯之间起润滑作用;2、吸收从钢液中浮上来的夹杂物;3、防止钢液的二次氧化和起保温作用;4、控制从凝固坯壳向结晶器的传热速度等。其中控制结晶器与铸坯的传热与润滑对铸坯表面及皮下的质量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钢液中夹杂的硫化物通常采取在结晶器内喂稀土丝的工艺方法对其进行变性处理,并达到净化钢液的目的。由于稀土元素较活泼,在穿过保护渣液渣层时易与Na2O、SiO2发生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低价稀土氧化物,在高温将被还原生成稳定的高价稀土氧化物和难以电离的稀土硅酸盐。稀土氧化物熔点很高,均在2000℃以上,若保护渣对其溶解能力较差,则熔渣中会有稀土氧化物或其与保护渣组元形成的复合氧化物等高熔点物质存在。这些高熔点相上浮,使渣膜表面结团,或在结晶器壁上形成渣条,阻碍液渣的均匀流入。此外部分未上浮的高熔点相在进入渣膜后,极易析出晶体,这样渣膜的润滑和均匀传热作用受到破坏,诱发铸坯表面裂纹产生,严重时引起漏钢事故。总之,结晶器喂稀土丝工艺可引起保护渣的熔点、粘度、碱度、析晶温度、凝固温度大幅变化,导致其使用性能恶化。
在现有的技术中,通过改变保护渣成分,可使之尽量少地与稀土丝进行反应,同时能快速、大量地溶解稀土氧化物,并且形成均匀的玻璃相。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保护渣减少Na2O、SiO2的含量,增加Al2O3以减少稀土氧化物的产生;(2)增加B2O3等组元作助熔剂,并且提高溶解稀土氧化物的能力;(3)适量增加组元K2O,改善保护渣熔融特性,兼作助熔剂;(4)采用较高碱度(CaO/SiO2),该比值一般在1.1以上,可以提高保护渣的结晶温度和结晶率,一方面减少辐射传热,另一方面结晶体内的微小裂纹、空隙会阻碍和衰减传热强度,达到减缓传热和减少裂纹的目的。保护渣中通常还含有1~2.5%的Fe2O3,可以加快碳质材料烧损、减少烧结层厚度。但是由于Fe2O3具有氧化性,会与稀土丝发生反应,使保护渣中稀土氧化物加速生成。
另外,当保护渣碱度过高时,容易导致其析晶温度过高,从而严重恶化铸坯润滑状况,引起铸坯粘结和漏钢。连铸生产被迫采用降低拉坯速度的技术路线,使连铸机生产率和产能降低20%~30%。碱度过低则保护渣析晶困难,不容易控制传热。
因此研究保护渣的润滑和传热性能,特别是如何通过配置保护渣的化学成分,改变其高温流变特性与传热特性,即能保证润滑又能保证控制传热能力,是耐候钢连铸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铸坯表面质量,保证连铸工艺顺行的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候钢连铸用结晶器保护渣。该保护渣在结晶器内熔化均匀,对铸坯的润滑良好,结晶器与铸坯间的传热均匀、适当。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候钢连铸用结晶器保护渣,由预熔料、石英砂、萤石、工业纯碱、镁砂、中超碳黑、石墨、碳酸锂等材料所配制。其中预熔料为购买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用预熔料成品,主要由石灰石、石英砂、萤石、工业纯碱组成。
该结晶器保护渣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SiO230.0~37.0%、CaO 30.0~37.0%、Al2O32.0~5.0%、MgO 3.0~6.0%、Li2O 1.5~2.5%、Na2O 5.5~8.5%、F 4.5~7.5%、TC(全碳)4.5~6.5%、0<Fe2O3≤1.0%,其余为K2O≤2%、MnO≤1%及其它微量组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