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灭威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5545.2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武 |
主分类号: | A01N47/10 | 分类号: | A01N47/10;A01N25/14;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5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灭威 水分 散粒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虫剂,有效成分为速灭威,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水稻稻飞虱、水稻稻叶蝉、茶树茶小绿叶蝉、茶树黑刺粉虱的防治。
背景技术
速灭威是害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击倒力强,并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和内渗作用,药效迅速,对水稻稻飞虱、稻叶蝉和茶树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都有特效。目前速灭威的制剂主要以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为主,含量主要在20-25%之间,而目前的制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含量低,用药量大,达不到理想效果,效率低,(2)有效成分使用量低,填料使用量大,对环境污染大,(3)使用不方便,使用成本高。(4)安全系数低,对作物叶有污染,抑制作物的光合作用,(5)包装复杂,贮运不方便,(6)使用时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水分散粒剂不仅降低了农民使用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含量高、崩解快、分散性好,利于贮运和稳定性的优点,而且活性高、效能好,安全。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水稻常见的病害,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病。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汁液,使被害处变褐坏死,养分和水分散失,引起叶片发黄,生长低矮,严重时枯杆倒伏。乳熟期受害,使稻穗灌浆不满,形成秕粒,千粒重减少,严重影响产量。
水稻稻叶蝉:它以成、若虫,早晚爬到叶片刺吸吸取稻株汁液为主。害部成白斑,若虫群害形成褐斑。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茶树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茶树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茶树受害后,其发展过程分为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枯焦期。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重则损失30~50%。此外,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茶树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主要以幼虫在叶背吸取茶树汁液,并排泄密露,招致煤菌寄生,诱发煤病,严重时茶树一片漆黑。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发芽迟,芽叶瘦弱,茶树落叶严重,不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茶树树势。
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一个含量高,用药量小,效果理想,效率高,有效成分使用量高,填料使用量小,对环境污染小,使用很方便,使用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作物叶面无污染,可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包装简单,贮运方便,使用时对人体无伤害的科学环保剂型。另一目的是制备成优秀的剂型和使用方便,实际利用率的高的高含量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及这样实现的,一种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其组合物包括:速灭威10-800份、湿润剂10-50份、分散剂10-50份、崩解剂10-80份、吸附剂10-60、黏着剂10-50份、稳定剂10-60份、填料50-500份。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立剂所需的助剂类型,根据产品具体情况配制。
本发明中由于加入不同成分的助剂,使得本发明活性含量高,污染小,利用率高,贮运方便、稳定易使用。还具有崩解速度快、分散性好、流动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一种速灭威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产品的技术指标如下:
速灭威含量 1-80%
水分% ≤2.5
PH值范围 6.0~8.0
悬浮率% ≥75
粒径范围(225-800μm)% ≥98
分散性% ≥85
润湿时间S ≤90
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 ≥98
持久起泡性,(1min后)mL ≤12
热贮稳定性 合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武,未经张少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5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DSP和自抗扰技术的空调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丁醚脲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