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形的爬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7528.4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阿瑟·柴金;彼得·吉莱斯皮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信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5/00 | 分类号: | B25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爬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爬行器(creeper),其典型地由技工用来在车辆等物体下滑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可变形的爬行器,其可在操作员以卧姿被支撑的伸展状态、操作员以坐姿被支撑的座椅状态和存放状态之间变形。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爬行器由汽车技工等人用以使他们进入车辆下面的位置,同时支撑处于卧姿的技工,以使他们可在车辆下面的特殊位置工作。此外,在很多时候,技工为了完成工作,必须在卧姿、坐姿和站姿之间交替。
很多可在躺卧支撑和坐支撑之间变形的爬行器已经被提出。然而,所有这些爬行器都存在许多缺点。
首先,这些当前的可变形爬行器中很多都是分三段的,因此,需要时间来变形。这些三段的爬行器包括中间段或联锁连接器,当对爬行器进行折叠时,由于联锁连接器在存放方向上增加了体积,所以使爬行器存放起来体积很大。此外,当对爬行器进行变形以提供座位时,由于必须对各种销、栓同时进行操作,所以变形较复杂,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对销、栓的操作需要足够的力量,这也使变形变得复杂。与这些传统的三段爬行器相关联的附加的铰链和部件使这些爬行器更加昂贵并难以制造。
当前的爬行器也包括两段式爬行器,但这些爬行器需要始终作为爬行器基座的外部框架结构。由于具有这个基座,而增加了爬行器的制造成本和体积。此外,在多数当前的爬行器上,座位在与其四个腿相对应的四个点上被支撑在典型为平行于地面的基座框架上该四个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可变形的爬行器对当前的技术进行改进,该爬行器易于在伸展状态、座椅状态以及存放状态之间变形和移动,并且无论操作员躺在爬行器上还是坐在爬行器上,都对其牢固地支撑。因为该爬行器由两段构成,并且该两段以紧凑的方式在彼此之上紧密地折叠,从而占据尽量少的存放空间,所以该爬行器易于构造。当爬行器处于座椅状态时,设置座椅部分,因为当座椅部分作为用于操作员的座椅工作时,其被枢轴安装于框架并以悬臂的方式被支撑,所以易于获得座椅部分。当结束坐姿状态时,可将座椅部分向内旋转而回到框架中。座椅的移动以及形成可移动框架的段的移动很简单,并且仅需很小的力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可变形的爬行器。所述爬行器包括框架,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一起以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典型地相互共面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典型地相互垂直的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典型地相互平行的第三状态之间旋转。支撑面连接至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部分。另一个支撑面连接至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部分,当所述框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另一个支撑面能够从所述第二部分向外移动以限定出用于支撑操作员的座椅。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两段式可变形爬行器。所述爬行器具有第一段,其限定出基座;以及第二段,包括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限定出座椅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安装,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典型地相互共面的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典型地相互垂直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第二状态使得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限定出所述座椅的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可变形爬行器。第一段限定出基座。第二段包括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限定出座椅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安装,并且能够在至少一个工作状态和存放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存放状态下,所述第一段典型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段。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用于操作可变形的爬行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可变形的爬行器。所述爬行器具有:第一段,其限定出基座;以及第二段,包括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限定出座椅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安装,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典型地相互共面的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典型地相互垂直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然后将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移动至典型地相互共面的方位上,以使所述爬行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信弗有限公司,未经美国信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7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网络激活系统
- 下一篇:微合金化精炼合成渣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