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4861.X | 申请日: | 2007-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春山明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G02F1/1343;G09G3/3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光学效应的电子极化作用的显示方式。电光学效应指的是物质的折射率因外部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作为电光学效应,例如,已知为Kerr效应。Kerr效应指的是在向各向同性的有极性物质施加电场时,激励将电场方向作为光轴与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比例的双折射性的现象。作为开发这种Kerr效应的液晶材料,已知一种蓝相。蓝相是在手征(キラル)向列相和各向同性相之间的特定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的液晶相,因为通过目视看见蓝色多而称呼其名,已知其响应速度极其快。由于蓝相的发现温度范围非常窄,因此向内部导入高分子材料,试图扩大其发现温度范围(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因此,近年来,作为便携式电话机和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大多使用液晶装置。一般情况下,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液晶装置,采用进行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而且还通过采用横向电场方式来试图提高视角。这里,考虑通过在这种横向电场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中使用上述蓝相,试图实现高速响应。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6477号公报
一般情况下,在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中,为了获得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两者都良好的显示,一般采用在点状区域内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中单元厚度(液晶层厚度)不同的结构(即多隙结构)。但是,由于蓝相只在产生电场的局部区域中不改变液晶的取向,当单元厚度要超过一定程度以上时,电场不会到达全部液晶分子,也不会使这个区域明亮。为此,不必要在透射反射区域中形成多隙。但是,在反射区域中进行白显示的情况下,透射区域的相位差为λ/4,不足以进行明亮显示。因此,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之间的折射率相位差(延迟)不一致,由此出现显示的对比度降低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在使用上述液晶材料进行半透射反射型显示时,在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得到所希望的透射率。
本发明的液晶装置,是一种包括具有液晶的液晶层以及夹持该液晶层的一对基板的液晶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在不施加电场时表现为光学各向同性且在施加电场时表现为与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比例的光学各向异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装置还包括:设有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和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域的子像素区域;和在所述子像素区域中,设置于所述反射显示区域和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两个区域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来驱动所述液晶层,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比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小。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由于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相比,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较小,因此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较强,与反射显示区域相比,在透射显示区域中产生的电场更强。此外,由于反射显示区域中光在液晶层中进行两次透射,因此表观上的液晶厚度是透射显示区域的两倍,但由于液晶层表现为与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比例的光学各向异性,因此透射显示区域的光学各向异性很高。因而,可以同样地调整以液晶厚度和光学各向异性的乘积所规定的各区域(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折射率相位差。因此,可以在各区域中获得相同的透射率,并且在子像素区域的整个区域上获得高亮度以及高对比度的显示。
此外,在上述液晶装置中,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优选设定为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大约1.4倍。
所述枝状电极间产生的电场E根据电极间施加的电压V和电极间隔d由E=V/d确定。这里,通过采用本发明,透射显示区域中的光学各向异性能够作为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大约1.4()倍的二次方,即其两倍,不用采用多隙结构,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延迟可以大致一致。
此外,在上述液晶装置中,优选地,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所述透射显示区域的电极宽度比所述反射像素区域中的电极宽度小。
由于在横向电场方式中在电极的上方不产生电场,因此电极的上方不进行显示。这里,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透射显示区域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极宽度做成较小,因此可以抑制透射显示区域中的开口率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4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