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合构造物及其形成方法、以及包含接合构造物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2021.X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安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B9/00 | 分类号: | F16B9/00;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合 构造 及其 形成 方法 以及 包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合构造物、旋转体支撑装置、驱动传递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接合构造物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将用于可旋转地支撑齿轮等的旋转体的旋转轴(轴),与板状金属等的板状部件接合并固定的构造物,存在通过焊接将该旋转轴与板状部件接合固定的接合构造物。
例如,已知一种动压式轴承装置,其通过激光照射将轴焊接固定在推力轴承上,该轴具有端面,该端面上形成凸部并在外周缘部设置阶梯部,该推力轴承具有通孔,该通孔中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上述凸部,该激光照射是对该凸部与通孔的接合部的全周进行的(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一种陶瓷构造物,其将安装有旋转散热片的螺柱,通过钎焊固定在底板上,该底板在除了焊接该螺柱的中央部之外的周围部上,形成有焊剂保护膜(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83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109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构造物以及包含该构造物的旋转体支撑装置、驱动传递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接合构造物的形成方法,该接合构造物以牢固且高安装精度(安装位置、直角度等精度),通过焊接使棒状部件接合固定在板状部件上,。
本发明(A1)的接合构造物的特征在于,具有:板状部件,其形成有焊接用的通孔;以及棒状部件,其端面与前述板状部件的包含通孔的表面部分接触,并通过焊接而接合固定,
使前述板状部件的通孔形成为,开口面积比前述棒状部件的端面的面积小,且位于该端面的大致中央部上,将前述板状部件的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棒状部件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焊接。
另外,本发明(A2)的接合构造物为,在上述发明A1的接合构造物中,前述板状部件的通孔形成为能够通过1次焊接作业而进行该通孔的全周部分焊接的开口面积。
另外,本发明(A3)的接合构造物为,在上述发明A1或A2的接合构造物中,前述棒状部件由直的棒状构成。
而且,该发明(B)的旋转体支撑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上述发明A1至A3的接合构造物,其前述棒状部件为可旋转地支撑旋转体的旋转轴,在该旋转轴上支撑旋转体。
另外,本发明的(C)的驱动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使其接合构造部中的至少1部分,由上述发明A1至A3的接合构造物构成,该接合构造部将棒状部件的旋转轴接合固定在板状部件上,该棒状部件可旋转地支撑用于旋转动力传递的旋转体。
另外,本发明的(D)图像形成装置为,其传递旋转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由上述发明C的驱动传递装置构成。
另外,本发明(E1)的接合构造物的形成方法为,其包括以下步骤:在使棒状部件的端面为上表面的状态下,将棒状部件嵌入在焊接作业用工作台上形成的收容保持凹部中,将成为焊接对象的板状部件,安装在保持前述棒状部件的焊接作业用工作台上,使得前述板状部件的包含通孔的表面部分保持与前述棒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状态,将前述板状部件的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棒状部件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焊接,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固定在前述焊接作业用工作台的表面部分上的多根定位销,插入在前述板状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定位孔中,安装前述板状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E2)的接合构造物的形成方法为,在上述发明E1的接合构造物的形成方法中,还包括下述步骤:通过在安装了前述板状部件之后的前述定位销上安装固定用夹具,保持前述板状部件的表面部分与前述棒状部件的端面紧贴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发明A1的接合构造物,通过焊接,将棒状部件以牢固且高安装精度安装固定在板状部件上。
在上述发明A2的接合构造物中,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棒状部件能够以简化的作业量,安装在板状部件上。
在上述发明A3的接合构造物中,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棒状部件牢固地与板状部件接合固定,而不会例如形成用于扩大其焊接端面的基座部分等的部位,另外,可以避免随着用于该扩大部位的形成的棒状部件材料的切除或增加导致的多余的成本提高。
根据上述发明B的旋转体支撑装置,与不具有该发明的结构相比,可旋转地支撑旋转体的旋转轴,以牢固且高安装精度,通过焊接接合固定在板状部件上,另外,由该旋转轴支撑的旋转体会顺滑且高精度地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20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反向流浅池沉淀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晶圆正面污染物的检测样品制备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