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0510.1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平;张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平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A61M5/00;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8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密闭 输液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输注用接头阀,尤其是一种用于医疗目的可产生正压、防止静脉血回流的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因疾病情况或病人本身条件的限制,常需长期反复输液治疗,或是在输液过程中需多次临时将药液加注到输液管道中,进入人体血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血管的破坏,也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此情况多是在静脉输液器的管道中串接三通管及肝素帽的结构,用于对疾病期间需长期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其方案是将肝素帽(密封橡胶)与静脉留置针配合构成固定的可被针管穿刺实现开启/拔除针管实现关闭的静脉输液通道。但上述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每次使用前要对肝素帽上的待穿刺橡胶密封帽局部消毒,并要用注射针穿刺肝素帽胶塞后与输液管连通,方能把药液通过穿刺针管进入输液管内,操作麻烦且有被针刺伤的危险;临床中,还常因某些疾病(如血友病、或凝血机制障碍),使病人不能使用肝素等抗凝剂而使该肝素帽对输液管及留置针的封闭方式受到限制;因肝素帽中并没有肝素钠等抗凝剂,在输注药液,治疗结束后,需要医护人员再用注射器及注射针穿刺肝素帽向输液管内加注一定量的抗凝剂,防止血液回流造成的输液管及留置针栓堵,这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烦琐和不便;也由此操作,该橡胶密封帽命名为肝素帽;通过该肝素帽注射肝素钠的抗凝操作行为称为封管。
综上所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加药组件及对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式需要进行改进。本人在CN200610007910.8中公开了一种直立形的活塞构成的上下液体腔室及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并列方式的具有正压防液体/血液回流的接头阀技术方案,其主要特征是:液体环绕活塞与底座深入壳体内周,并经底座侧孔进入底座中心孔,再进入输液管;而活塞内的压缩空气经底座中心与液体通道并列的另一管腔经另一侧孔导出外界;可参见附图1;本人在CN200610103369.0中,公开了另一种实现无针连接及拔除连接后自动封闭、产生正压,防止血液回流的接头阀方案,其特征是:在构成接头的外壳中,轴向设置一有多个侧孔的前端封闭的管,管的下端与接口的出液孔连通;在管的外周套装有一橡胶囊,囊的顶端加厚,且中心有一圆孔与管壁滑动密封,橡胶囊与管壁之间有一在压力作用下可向外扩张的四爪弹性支架。用液体插头与接口进行插接,压力将橡胶囊前端向外壳内压缩,使支架扩张,囊被动扩张,容积增大,液体经管壁侧孔进入囊内并向输液器管道输送,输液结束后,拔除输液插头,压力释放,橡胶囊向上复位,封闭管壁上侧孔,橡胶囊迅速回弹复位,使囊内液体经管壁下侧孔向出液管方向迅速流出,实现正压作用。可参见附图2。
ICU医学有限公司在CN97181779.0及CN200410076931.6和CN200610100685.2中公开了同种正压流动阀的技术方案,其特征是:在一个可接受ANSI标准接头的开口的内腔中,设一弹性密封硅胶塞并与开口密切配合,塞的中间有缝隙,在外力压迫下可开放,使ANSI接头中流体进入内腔中的液体腔中,该腔在外力压迫下可扩展,在外力去除后,可收缩将液体压迫向出液管方向,避免血液回流形成栓堵。参见附图3。
本发明提出了新的可实现上述功能的不同方案,具有几个特征,但没有任何一个特征可以单独构成上述场合期望的特性。在不限制由随后的权利要求书所表述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现在将简短的讨论更突出的特征,在考虑了这一讨论之后,尤其是在阅读了优选实施例是详细描述后,将会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是如何提供了这些优点:包括安全、可靠、可重复使用、消除液体死区、操作简捷、体积小巧,便于在病人体表固定携带、正压密闭、在使用后通过擦洗消毒可保持其无菌防止液体回流的正压密闭的接头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使用肝素帽封堵输液管或静脉留置针时的不足,提供的一种 不同于上述技术和结构的简单实用、价格低廉,小巧便捷的正压密闭接头阀,可有效满足上述输液加药及输液结束后,静脉留置针在关闭过程中生产正压并自动封管,防止静脉血回流入静脉针内凝固形成血栓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平,未经张亚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5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机系统及其显卡使用方法
- 下一篇:数字化电机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