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ZSM-5复合硼硅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8230.7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4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欣;马爱增;张大庆;陈志祥;臧高山;张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6 | 分类号: | B01J29/86;B01J29/8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sm 复合 分子筛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复合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硼硅分子 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硼硅分子筛是一种类硅铝杂原子分子筛,即硅铝分子筛骨架上的铝完全被 硼原子所取代的一种分子筛。硼硅分子筛的酸性明显低于硅铝分子筛,改变Si/B 比可以调控分子筛的酸性,对烷烃的催化转化表现出特殊的催化性能。 Taramasso等人(Proceedings of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Zeolites,40-49, London,1980)首次报道了以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合成ZSM-5硼硅分子筛。 Van der Waal等(J.Chem.Soc.,Chem.Commun.,1241-1242,1994)直接合成 出无铝的硼硅β分子筛,与硅铝β分子筛相比疏水性明显增加。
在炼油和石化工业中,硅铝β和ZSM-5分子筛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十分重 要的催化材料。ZSM-5是Mobil公司于1972年开发的含有两种相互交叉十元 环孔道结构的分子筛,具有优良的热和水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催化性能。但 由于它在结构和孔径上的限制,使得重组分不能进入这种分子筛,某些反应中 产物不易扩散出去。β分子筛是由Mobil公司于1967年首次合成的,它具有良 好的热和水热稳定性,适度的酸性、酸稳定性及疏水性,是唯一具有交叉十二 元环通道体系的中孔分子筛,其催化应用表现出烃类反应不易结焦和使用寿命 长的特点,且对反应物和产物有一定的择形特征,对产物分布有一定影响,在 烃类加氢裂解、加氢异构化、烷烃芳构化、烷基化以及烷基转移反应等方面表 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CN1647856A公开了一种ZSM-5和β沸石混晶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法将硅 铝ZSM-5分子筛作为晶种加入到合成硅铝β沸石的反应原料中,经水热晶化而 制得,其中ZSM-5分子筛的加入量为β沸石合成反应体系中干基重量的5-80%, 并且在β沸石的反应原料中加入氟化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β/ZSM-5复合硼硅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该分子 筛具有较强的酸性,具有较好的芳构化活性和选择性。
本发明提供的β/ZSM-5复合硼硅分子筛,其无水化学组成表达式为: xNa2O·B2O3·ySiO2,其中x值为0.03~2,y值为10~400。
本发明将β硼硅分子筛作为晶种加入ZSM-5硼硅分子筛的合成反应混合物 中,经水热晶化得到具有β和ZSM-5孔道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复合硼硅分子筛, 该复合硼硅分子筛具有一定的酸性和良好的热和水热稳定性,用于轻烃芳构化 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芳烃选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合成的β/ZSM-5复合硼硅分子筛以及β硼硅分子筛和ZSM-5 硼硅分子筛的XRD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β硼硅分子筛为晶种,加入合成ZSM-5硼硅分子筛的反应体系中 再通过水热晶化,制得β和ZSM-5混晶的复合硼硅分子筛。复合分子筛中β 和ZSM-5两相组成可根据改变合成条件和加入的晶种量调控,复合分子筛的 B/Si原子比也可通过改变合成条件调控。
本发明复合硼硅分子筛中β硼硅分子筛含量可为任意比例,优选β硼硅分 子筛的含量为1~60质量%,更优选为2~40质量%。
所述β/ZSM-5复合硼硅分子筛中SiO2/B2O3的摩尔比即y值可在1 0~400 间调节,y值优选为20~100。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硼硅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将β硼硅分子筛作为晶种 加入到合成ZSM-5硼硅分子筛的反应混合物中,再进行水热晶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8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