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生成装置、方法及喷墨印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6310.9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8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邢笑笑;郭涛;刘志红;陈峰;张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87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装置 方法 喷墨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压力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生成装置、方法及喷墨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气体压力的控制领域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在密闭系统内生成稳定的低值负压。在密闭系统内的气体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气体气压变化。此时希望负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地抵抗这种变化。保证在变化过程中,负压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在喷墨印刷技术中,为了防止喷头中的墨水自行从喷嘴流出,希望位于喷头上方的墨盒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即在墨盒内形成一个负压。合适的负压能够在位于喷头底面的喷嘴内形成一个稳定的弯液面。若负压值过小,则弯液面无法形成,墨水会从喷嘴流出。若负压值过大,则在需要的时候,墨水无法从喷嘴喷出。若负压值不稳定,则会影响打印质量。由于墨盒中的墨水体积由于打印或外部供墨等原因会变小或变大,导致墨盒内气体体积相应地变大或者变小。能否有效地抵抗这种变化的影响成为选择负压生成方法和装置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现有专利中比较详细地描述用真空泵抽取负压的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205394.8的《喷绘机墨路负压系统》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208747.0的《喷绘机墨路系统》。在这两份专利中描述了真空泵通过一个带有3个接头的储气罐同时从大气与墨盒抽气。在通往大气的气路中插入节流阀。通过调节这个节流阀来调节生成的负压的大小。这种方式或许能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由于真空泵输出气流的波动导致其生成的负压不具有稳定、低值的特点。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310123503.X的《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泵》和欧洲专利号为EP0916502A2的《Liquid e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method to be employed in the same》中描述了用特定的旋转机构的边缘挤压与墨盒相连的导管从而在墨盒内形成负压的方法。这种方式缺少抗干扰能力。
另外,在工业中比较多的是基于文丘利效应的真空发生器。这种方式可以产生稳定的较低的负压,但其抗干扰能力同样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负压生成装置,不能在产生稳定的较低的负压的同时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生成装置,在真空泵1的抽气端连有一个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另一端与一个三通接头6的出气端61连接,三通接头6的端口62与墨盒12连接,三通接头6的进气端63接通大气4,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调节墨盒12负压大小。
进一步,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为能够产生节流作用的电信号控制的元件、节流阀、或减压阀。
进一步,在三通接头6的进气端63通过一空气过滤器7接通大气4。
进一步,三通接头6的进气端63和空气过滤器7间串接一第二流量调节装置3。
进一步,三通接头6的端口62与墨盒12之间串接一储气罐8。
进一步,储气罐8与墨盒12之间串接一保护瓶11。
进一步,储气罐8与保护瓶11通过一个三通接头10连接,三通接头10的另一端连接一传感器9。
进一步,所述能够产生节流作用的电信号控制的元件为比例流量阀。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喷墨印刷机,包括喷墨印刷机本体13,所述本体13上装所述的负压生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压生成方法,当使用所述负压生成装置过程中执行步骤包括:启动真空泵1,从墨盒12与外界大气4抽气,在墨盒12内生成负压;
通过调节流量调节装置5来调节墨盒12的负压值。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正是流量调节装置5对真空泵1的抽气速率的波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通接头6内出气端61的抽气作用加上进气端63的进气作用对端口62的气压有一定的自调节能力,因此该装置能在产生稳定的较低的负压的同时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装置结构图;
图3和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喷墨印刷机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生成装置,该装置结构图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3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芯片及通讯数据更新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地铁引导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