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串接监视宿端功能的方法及串接监视宿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5578.0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26;H04B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刘健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监视 功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串接监视宿端功能的方法及串接监视宿端。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信中,TC(Tandem Connection,串接)层是利用POH(PathOverhead,通道开销)中特定的字节如N1字节来实现TCM(Tandem ConnectionMonitoring,串接监视)。所述TC层位于复用段层和通道层之间,主要应用于局间通信场合,特别是不同网络运营商公司的边界处。通过TCM的定位误码发生区段的功能,每个网络可以知道进入自己的网络收到了多少个差错以及将多少个差错传给了下一个网络,从而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各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争议。
为了准确定位误码发生的区段,必需成对设置SOURCE(源端)和Sink(宿端)。所述源端和宿端都是针对光口方向而言的。源端对进入该TCM网络的信号进行分析,生成N1字节和补偿B3字节并向宿端发送。宿端对所接收到的N1字节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根据分析计算结果上报TCM相关告警信息和性能信息并设置回插N1字节发送至TCM网络源端。
根据光传送网络接口G.707标准规定,N1字节结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N1字节的前四个比特bit1-bit4均为IEC(Incoming Error Count,输入误码记数),用于表示进入TCM网络的B3误码块数量,当收到bit1-bit4为“1110”时,表示进入该TCM网络的信号为无效信号,源端已经对信号进行再生。
N1的第五比特bit5为TC-REI(Remote Error Indication,串联远端错误指示),用于表示在TCM网络内部引起误码。
N1的第六比特bit6为TC-OEI(Outgoing Error Indication,串联输出误码指示),用于表示进入TCM网络有B3误码。
N1的第七比特和第8比特bit7-bit8是76复帧结构。当接收的TC-API(Access Point Identifier,串联接入点标识)字节与期望值不匹配时上报TC-TIM(Trace Identifier ismatch,串联踪迹标识符失配)告警;TC-ODI(Outgoing Defect Indication,串联输出故障指示)表示宿端收到TCM网络内产生的无效信号,并向下游插入AU-AIS(Administrative Unit Alarm Indication,管理单元告警指示信号);TC-RDI(Remote Defect Indication,串联远端故障指示)表示进入TCM网络的信号无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5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盖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增值业务有价实体卡产品系统